当前位置:耳硬化症 > 患病病因 > 一针致聋rdquoldquo一掌 >
一针致聋rdquoldquo一掌
因为用药不当,我国每年有多个儿童陷入无声的世界,造成肝肾功能,神经系统损伤的难以计数。在后天性聋中,药物致聋的比重高达40%,而在药物引起的耳聋者中,3岁前发病为50%,7岁前可达82%。其元凶是氨基糖甙类药物,如链霉素、丁胺卡那霉素与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及核糖霉素等,它们均能摧毁毛细胞与螺旋形神经节,以而使听觉传导系统受到严重损害,从而致聋。药物致聋的危害,不仅仅是听觉,更是言语能力。由于从小无法了解声音,从而失去了说话和言语表达的能力,因此耳毒性药物要慎用,如何预防耳毒性药物,以下四点可以参考:1.严格掌握用药适应证,婴幼儿应禁用耳毒性药物;2.亲属中有用某种药物致聋者,应禁用或慎用该类药物;3.儿童应尽量避免使用抗菌药,必须用时,需选择非耳毒性抗菌药;4.用可疑耳毒性药物时,要密切观察,并进行听力监测,有条件时应定期进行血药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停药。
药物性聋干预与康复一旦发现药毒耳聋迹象,应及时就医治疗,同时要进行积极的听力和语言训练,力争使轻中度耳聋患儿的听力恢复或好转,将危害降至最低程度。如果已发展为重度听力受损,可在必要的药物治疗基础上,早期选配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加强听力、语言的康复训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