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耳硬化症 > 患病病因 > 警惕你可能正在被ldquo耳机病 >
警惕你可能正在被ldquo耳机病
听音乐、打游戏、上网课、刷短视频、开视频会议……很多年轻人几乎全天都塞着耳机生活,出门不带耳机就浑身不对劲。长时间佩戴耳机会造成一部分人出现耳鸣、耳痛,甚至耳朵闷胀、听声音模糊不清……“耳机病”成了困扰当代年轻人的一种新型“慢性病”。
01
全球1/5的人听力受损
年3月2日,世卫组织发布《世界听力报告》,目前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听力受损,听力损失影响全球超过15亿人。到年,预计四分之一的人有听力问题,近25亿人将患有某种程度的听力损失,其中至少7亿人将需要康复服务。近80%的听力受损者生活在中低收入国家,大多数听力受损者无法获得干预治疗。
从19世纪80年代,世界第一副耳机诞生到现在,耳机的发明大大丰富了我们的视听生活。随着技术的进步,它也从最初笨重的头戴式变得日益小巧精致。
但也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手机等便携音频、视频设备的普及,人们对耳机的依赖程度越发严重,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成了现代人日常交流、工作以及获取知识、快乐的必备工具。随之带来的问题也逐步显现。
耳机的种类越来越多,越来越小巧,但为了保证在各种环境下的听觉效果,耳机与耳道的“密闭性”以及有些耳机的声效,给耳道、耳膜带来的损失也是潜移默化的。比如耳机强声引起的听觉下降往往先损伤高频听力,因为是渐进性的,早期不易被察觉,等到影响语言交流,已经难以挽回。这种因佩戴耳机所引发的一系列症候群,就是所谓的“耳机病”。
02
测测你的听力还好吗?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下属“国家耳聋和其他沟通障碍研究所”列出了10道听力测试题。
1.打电话时是否会觉得听不清楚?
2.若两人以上同时在讲话,是否会因听不清楚导致沟通困难?
3.是否有人抱怨你看电视音量过大?
4.与他人沟通时,是否会觉得理解困难?
5.当周围环境有噪音时,是否觉得听得很吃力?
6.是否常常需要请他人“再说一遍”?
7.是否觉得他人讲话都很含糊或听起来很不清晰?
8.是否常误解别人说的话,且回应他人时常文不对题?
9.在听女性或儿童说话时,是否常常觉得困难?
10.是否有人抱怨你误解他们的意思?
结果:只要有超过3道题的答案为“是”,医院进一步诊断。
03
人人都需要听力保养
耳朵,作为重要的听力器官,对于我们的生存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耳朵及听力免受伤害呢?
注意耳卫生
保持耳道干燥,尽量不掏耳,如果耵聍较多,影响听力,可定期到专业、医院进行清理。
注意擤鼻方式
不能同时按住两侧鼻子用力,这样可能会造成中耳炎或鼓膜穿孔。
戴耳机的“60-60-60”原则
无论戴何种耳机,音量不要超过总音量的60%,每次听的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外界声音最好不超过60分贝,切忌戴着耳机睡觉。
管理好慢性病
对于老年人来说,虽然听力受损大多是由听觉器官退化所致,但年龄并非决定病情进展的唯一因素,老年人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等都与听力损失有关,注重防控慢性病可延缓听力老化进程。
远离嘈杂的环境
在房屋装修、建筑工地、新年放鞭炮等噪音较大的场合,要与噪音源保持一定距离,使用防噪耳塞或者棉花堵住耳朵,避免听力受损。为了不让听力持续下降,置身嘈杂环境之后,要特别注意隔音,尽可能让耳朵得到充分的休息。
警惕使用有耳毒性的药物
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奎宁等,以免发生药物中毒性耳聋。
保持良好的心情
长期焦虑、抑郁等情绪可影响内耳微循环,有可能诱发突发性耳聋。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许多先进的设备应运而生,现代人在尽情享受高科技产品所带来快乐的同时,也要注意带来的隐患。人类社会走到今天,医学上统称的“现代病”越来越多,种种弊端都在无形中提醒人们,面对当今五花八门的世界,人们更要理性的注意健康。
编辑
汪濛
图片来源
网络
校对
耿静
往期精选
从17岁装上第一颗假牙说起——记一位“资深”牙病患者10年就诊之路
吃草莓患出血热?频上热搜榜的“出血热”究竟什么来头?
李靓蕾提到的“煤气灯”比PUA还可怕.......
CFNEWS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