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知识耳鸣,怎么办

耳鸣,怎么办?

医学指导/广州中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刘蓬教授

文/广州日报记者:翁淑贤通讯员:方宁、张秋霞

耳畔虫鸣无停歇,独入深山闻泉声。听起来,这是很美的意境,但如果让自己日夜深陷其中,耳根不得一刻清静,恐怕很多人都会像耳鸣病人一样变得烦躁不安。调查显示,在正常人群中,每十人就有一人曾出现过不同程度的耳鸣,而每十个病人里,就有一人的工作和生活受到病情的严重影响。痛苦往往来自寂静的夜晚,无休止的耳鸣令人难以入睡,苦不堪言。

同样是耳鸣,中西医的治疗方法有何不同?本报记者分别采访了中医和西医专家,让我们来听听他们怎么说。

中医怎么说?

保证作息规律睡眠充足

身体走出失调状态,耳鸣这一“警报声”也会逐渐缓和甚至消失

中医认为耳朵与其他脏腑经络有着广泛的联系,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之气血失调皆可致耳鸣。耳鸣其实是身体失调的“警报声”。广州中医院耳鼻喉科教授刘蓬认为,如果患者能读懂这一“警报声”,并及早调整身心状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不但耳鸣可望逐渐缓解甚至消失,还有助身心重获平衡,从这个角度来讲未必不是件好事。

解读:耳鸣是身体失调的“警报声”,越早读懂越好

出现耳鸣症状,不少人最直观反应是:我为什么会耳鸣?我耳朵到底出什么问题了?

“说实话,耳鸣是长期以来一直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但发病机理至今不明。”广州中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刘蓬教授介绍说,目前关于耳鸣的发病机理,现代医学界有多种假说,如耳蜗主动或被动机制学说、听神经自发放电学说,近年来较为流行的还有耳鸣神经生理学模型说以及外周或中枢听觉系统重组说等。但在耳鸣真正的发病机理揭示以前,所有的假说都只是一种推测。

“而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耳鸣不一定提示耳朵出问题,它更可能是一个人身体失调发出的‘警报’。”刘蓬解释称,中医认为耳朵与其他脏腑经络有着广泛的联系,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之气血失调皆可致耳鸣。特别是长期失眠或因各种原因熬夜、睡眠不足的人群,身体在夜里未能有足够的时间休息、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和修复,时长日久往往容易导致不同程度的紊乱、失调。这种失调的身体状态通过耳朵这个系统发出“警报”,就产生了耳鸣。如果能读懂这一“警报声”,并及早调整身心状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不但耳鸣可望逐渐缓解甚至消失,还有助于身心重获平衡,从这个角度来讲未必不是件好事。

误区:十鸣九聋、久鸣必聋?并无临床流行病学证据!

方先生出现耳鸣症状已有一段时间,但检查耳朵并无器质性病变。他吃过一些营养神经、扩充血管的药物,也做过高压氧治疗、声音掩蔽治疗,但一直没有明显的好转。很多像他这样耳鸣已持续了一段时间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烦躁,甚至因担心听力会否逐渐受损而忧心忡忡。特别是当他查到一些专业的医疗文献,有作者称80%或90%以上的耳鸣患者可以找到听力损失的证据,80%或90%以上的耳聋患者可以出现耳鸣。这些结论更加重了他的担忧。

十鸣九聋、久鸣必聋,事实果真如此吗?“这一论断并无临床流行病学的证据,但却是许多耳鸣患者产生莫名恐惧的原因之一。”刘蓬指出,在众口一词的误区中,耳鸣与耳聋的关系问题可以说是一个典型代表。迄今几乎所有国内文献均认为耳鸣与耳聋大致可以看成是一对孪生兄弟,都是听觉系统某一部分产生损伤后所表现出来的两个症状。但据他10多年来对多例耳鸣患者的认真观察,发现现有的文献对耳鸣的认识有很多是极为片面的。

年6月~年1月间,刘蓬和他的同事曾对广州中医院耳鸣专科门诊以耳鸣为第一主诉的名患者的听力损失情况进行过临床调查,结果发现,耳鸣与听力损失相关的患者仅占1/4左右(27.5%)。在配合调查的名耳鸣患者中,有四分之一左右(28.2%)的耳鸣患者纯音听力正常。而在这些正常听力的耳鸣患者中,将近一半(48.7%)的患者病程超过1年,最长者达到16年。

“也就是说,耳鸣与听力损失并非总是相伴相随,‘十鸣九聋’的说法并不靠谱。”刘蓬认为,特别是查无器质性病变、又无其他明显不适症状的耳鸣患者,更不能简单地将耳鸣等同于耳聋的先兆。

治疗:中药加上饮食作息调整帮助调动自身康复能力

“并非所有的耳鸣都需要治疗。”刘蓬说,比如一些身体内部血管搏动、血液流动等发出的微弱声音,在隔音室待半个小时或是在安静的深夜里可能耳边会有“嗡嗡”声来扰,但白天在一般环境下由于有环境噪声的掩蔽,可能没感觉,也无任何不适,类似的生理性的耳鸣以及一过性、持续不到5分钟的耳鸣可以不用特别处理。但对于经常出现、每次持续5分钟以上的耳鸣,特别伴有头昏、耳堵胀等不适感时则应予以重视,医院检查治疗。

在治疗上,无论中医西医,对耳鸣都没有特效药。“但任何一种病都跟长期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有关。”刘蓬根据多年的临床观察发现,不少耳鸣患者并不存在耳朵的器质性病变,但超过一半的耳鸣患者长期熬夜或是失眠,存在明显的睡眠不足和身体失调。所以,中医的治疗思路是通过中药、针灸、饮食调理和生活作息调整来调动人体自身的康复能力,使身体逐渐走出失调的状态,耳鸣这一“警报声”也因此得以逐渐缓和甚至消失。

不过,康复的程度和过程的长短因人而异,也许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因此,刘蓬特别提醒耳鸣患者应有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一旦出现耳鸣不要过度紧张,在配合治疗的同时培养规律的生活作息、饮食有节,特别要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当培养一些兴趣来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分散自己对耳鸣的过度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价格
北京治疗白癜风皮肤病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kb.com/wacs/6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