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使用对职业性噪声作业工人高频听力的影

摘要

目的探讨耳机使用频率对噪声作业工人高频听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纳入年参加噪声职业健康检查工人人,进行问卷调查和纯音测听检查;按耳机使用频率分为低?中?高3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耳机使用频率对发生高频听力损失的独立风险?结果研究对象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为47.29%,耳机使用低?中?高频率组分别为43.49%?48.12%?94.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调整模型高频率耳机使用,对职业性噪声作业工人高频听力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高(95%CI):24.0(8.7,66.3),P0.01];调整模型Ⅰ?Ⅱ:中?高频率耳机使用对职业性噪声作业工人高频听力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模型IOR中(95%CI):3.1(2.1,4.5)?OR高(95%CI):.7(35.7,.6);模型IIOR中(95%CI):3.1(1.7,5.6)?OR高(95%CI):57.9(14.3,.8);P值均0.01]?结论耳机使用频率是职业人群高频听力损失较强危险因素,需引起足够重视?

前言

PREFACE

目的探讨耳机使用频率对噪声作业工人高频听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纳入年参加噪声职业健康检查工人人,进行问卷调查和纯音测听检查;按耳机使用频率分为低?中?高3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耳机使用频率对发生高频听力损失的独立风险?结果研究对象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为47.29%,耳机使用低?中?高频率组分别为43.49%?48.12%?94.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调整模型高频率耳机使用,对职业性噪声作业工人高频听力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高(95%CI):24.0(8.7,66.3),P0.01];调整模型Ⅰ?Ⅱ:中?高频率耳机使用对职业性噪声作业工人高频听力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模型IOR中(95%CI):3.1(2.1,4.5)?OR高(95%CI):.7(35.7,.6);模型IIOR中(95%CI):3.1(1.7,5.6)?OR高(95%CI):57.9(14.3,.8);P值均0.01]?结论耳机使用频率是职业人群高频听力损失较强危险因素,需引起足够重视?

0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年医院医院参加噪声职业健康体检者,纳入标准:①接触噪声工龄累计≥1年;②年龄18~60岁;③工作场所噪声暴露8h等效声级≥85dB(A);④有相对稳定的噪声作业工作岗位?排除标准:①有头部或耳部受伤史?先天性耳聋史?药物性耳聋史?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等病史;②纯音听力测试听力曲线为水平或近似水平?语言频率大于高频频率的?传导性或混合性听力损失等不符合职业性噪声听力损害;③不能提供作业场所噪声监测资料;④职业性噪声联合暴露苯系物?振动等协同影响听力职业危害因素?

1.2调查方法

1.2.1流行病学调查

自行设计调查表,由经培训的医务人员收集年龄?性别?工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收入等一般情况;噪声作业工龄?噪声作业分级?防护耳塞使用等噪声接触情况;耳机使用频率?每天打电话时间及到嘈杂地方(KTV?广场舞等)时间等非职业性噪声接触情况?

1.2.2纯音测听检查

使用美国GSIAudiostarpro听力计,在隔音室[本底噪声30dB(A)]进行测试?电测听操作参照GB/T—声学测听方法纯音气导和骨导听阈基本测听法,测量双耳0.5?1?2?3?4?6kHz听力?接受听力测试须脱离噪声作业≥48h?

1.3相关定义

①高频平均听阈的计算及高频听力损失:按GB/T—《声学听阈与年龄关系的统计分布》的要求进行性别和年龄的修正?双耳高频平均听阈25dB(A)者定为高频听阈损失?②耳机使用频率:以下班后几乎不戴耳机或每次戴耳机娱乐时间30min者为低频率组;每周戴耳机娱乐频率≤3次且持续时间30min者为中频率组;每周戴耳机娱乐的频率3次且每次持续时间≥30min者为高频率组?③噪声作业:工作场所定点检测噪声接触8h等效声级≥85dB(A),计算公式:LEX,8h=LAeq,Te+10lg(Te/T0),Te为实际工作日的工作时间,T0为标准工作日时间?④噪声作业分级:Ⅰ级85≤LEX,8h90;Ⅱ级90≤LEX,8h94;Ⅲ级95≤LEX,8h;Ⅳ级LEX,8h≥?⑤耳塞使用:上班接触噪声从不佩戴防护耳塞为从不佩戴;佩戴防护耳塞≤30min为偶尔佩戴;佩戴防护耳塞时间≥50%工作时间为经常佩戴;上班一接触噪声就佩戴防护耳塞直至下班为总是佩戴?⑥高血压:收缩压≥mmHg,或舒张压≥90mmHg;

1.4统计方法

使用易侕公司DataWeb系统建立数据库,应用EmpowerStats与R软件Rversion进行统计?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用χ2检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变量与高频听力损失的关系,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对协变量进行适当调整,评估耳机使用频率对高频听力损失独立作用,计算发生高频听力损失风险的优势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CI)?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2

结果

2.1一般情况

纳入研究人,其中男性人,占73.38%,女性人,占26.62%?年龄18~60岁,其中18~30岁人(占22.97%),30~40岁人(占28.69%),40~50岁人(占34.80%),50~60岁人(占13.53%)?工龄1~3年人(占43.05%),3~6年人(占40.89%),6~10年人(占11.75%),≥10年58人(占4.31%)?

2.2高频听力损失情况

检出双耳高频听阈损失人,检出率为47.29%,双耳高频平均听阈提高(≥40dBHL)有人,检出率18.24%;耳机使用频率低?中?高组的人数分别是1??78人,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分别为43.49%?48.12%?94.87%?不同性别?工龄?嘈杂时间?每天电话时间?耳机使用频率?耳塞使用情况?噪声作业分级情况?年龄?上班时间安排?运动频率?饮酒?吸烟?婚姻?收入?文化?高血压在双耳高频听力正常组和高频听力损失组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1?

2.3高频听力损失影响因素

以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异常作为应变量(0=正常,1=异常),各变量赋值:性别(男=1,女=2)?年龄(1=18~30岁,2=30~40岁,3=40~50岁,4=50~60岁)?月收入(1=~元,2=~元,3=≥元)?上班时间安排(1=白天班,2=夜班,3=两班倒,4=三班倒)?婚姻(1=已婚有配偶,2=未婚,3=离异或丧偶)?文化(1=小学或以下,2=初中,3=高中/中专,4=大专或以上)?平均每周到嘈杂场所时间(1=0,2=0)?每天打电话时间(1=1~15min,2=15~30min,3=≥30min)?耳机使用频率(1=低,2=中,3=高)?防护耳塞使用(1=从不,2=偶尔,3=经常,4=总是)?作业环境噪声分级(1=Ⅰ级,2=Ⅱ级,3=Ⅲ级)?工龄(1=1~3年,2=3~6年,3=6~10年,4=≥10年)?高血压(1=是,2=否)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上班时间?每天电话时间?耳机娱乐时间?嘈杂场所时间?噪声作业分级?工龄?初中文化?月收入为高频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防护耳塞使用?女性?血压正常?未婚是高频听力的保护因素?见表2?

2.4高频听力损失多因素

以双耳高频平均听阈是否异常为应变量,暴露变量为耳机使用时间,使用未调整?调整模型I(性别?年龄?上班时间?婚姻状况?月收入?文化程度?血压)和调整模型II(性别?年龄?上班时间?婚姻状况?月收入?文化程度?血压?每周嘈杂地方时间?每天电话时间?噪声作业分级?工龄?防护耳塞使用)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未调整模型:中频率使用耳机对职业性噪声作业工人高频听力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中=1.2,95%CI(0.9,1.6),P=0.],高频率使用耳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高=24.0,95%CI(8.7,66.3),P0.];调整模型I:中?高频率使用耳机对职业性噪声作业工人高频听力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OR中=3.1,95%CI(2.1,4.5),P0.;OR高=.7,95%CI(35.7,.6),P0.];调整模型Ⅱ:中?高频率使用耳机对职业性噪声作业工人高频听力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OR中=3.1,95%CI(1.7,5.6),P0.;OR高=57.9,95%CI(14.3,.8),P0.]?

03

讨论

本研究显示,耳机使用频率是影响职业性噪声作业工人高频听力损失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调整各因素后,耳机高频率使用发生高频组听力损失的风险是低频率组的.7倍和57.9倍,中频率组发生高频听力损失是低频率组的3.1倍,表明耳机使用是除了职业性噪声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与谢文倩等[6]研究结果相似?

目前,在特定地区和行业高频听力异常报道[7-8]较多,但大多未考虑娱乐噪声如耳机使用对听力的影响,大学生中耳机使用对听力及健康效应影响研究较多[9-11],职业人群接触娱乐噪声对听力影响未引起足够重视?本研究显示,在调整影响高频听力的其他变量后,耳机使用频率是发生高频听力损失独立危险因素,耳机使用频率越高,高频听力损失发生风险越高?接触职业性噪声人群对耳机使用对高频听力损失重视程度不足,除了加强对职业性噪声的教育和培训外,还需要对娱乐性噪声危害加以重视,正确和合理使用耳机减少高频听力损失发生?今后还需准确评估耳机噪声的累积暴露,收集工人耳机使用年限?耳机使用音量?耳机类型等信息,以全面正确评估耳机使用对高频听力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国职业医学》编辑部.年全国职业病报告情况[J].中国职业医学,,46(5):.

[2]张红兵,张恒东,韩磊,等.年江苏省噪声暴露工人高频段听力损失情况[J].职业与健康,,35(24):-.

[3]石勇兵,隋音(译),张晶平(译).中国的噪声性听力损害是一个潜在严重的公众健康问题[J].中华耳科学杂志,,14(6):-.

[4]彭艳,徐慧,边阳甫,等.杭州市某区企业噪声作业工人听力下降影响因素分析[J].预防医学,,31(2):93-95.

[5]章宝丹,王大辉,陈敏燕,等.医学生用耳习惯对听力损失及相关症状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2(29):-.

[6]谢文倩,曹承建,邵玉仙,等.杭州市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的现状及影响因素[J].环境与职业医学,,33(5):-.

[7]鲍二宝,苏艺伟,薛昌红,等.某汽车制造企业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影响因素分析[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37(2):-.

[8]林金钊,卢森苗,覃健,等.南宁市在岗噪声作业工人听力状况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45(20):43-46.

[9]苏艺伟,李艳华,张晋蔚,等.戴耳机听音乐对噪声作业工人高频听力损失影响[J].中国职业医学,,46(4):-.

[10]朱琳,赵辰光杨磊等.北京市朝阳区大学生使用耳机对听力影响的调查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20(10):-.

[11]童旭,卓曼曼,王雅倩,等.大学生耳机使用现状及其健康效应影响[J].江苏预防医学,,27(3):-

/摘自/

江苏预防医学

第5期

/作者/

谢庆堂,陈开,罗健,雷少颖

医院医院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kb.com/wadwh/160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