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耳硬化症 > 患病病因 > 神经性耳鸣耳聋不是绝症,中医治疗有绝招 >
神经性耳鸣耳聋不是绝症,中医治疗有绝招
中医治疗
神经性耳鸣耳聋是世界公认的耳科难题,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认为是颇为棘手的病症。西医多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谈何容易,所以西医对神经性耳聋则只能用一些神经营养药来应对,如ATP(三磷酸腺苷)、维生素B12等,对耳鸣的治疗就更为棘手了。我科近15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耳鸣耳聋例以上,总有效率在70%以上,尤其是近3年在这一领域治疗取得了飞速的进步,在总有效率可以达到80%以上,患者满意度也得到了极大提高。下面我将重点介绍我科治疗这一疾病的一些中医认识和特色疗法。中医治疗耳鸣耳聋与西医相比有什么优势呢?
中医理论的核心是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这也是中医之精髓所在,运用整体观念来认识耳鸣就不会仅仅局限于耳窍,中医认为五脏六腑、外邪内伤皆可致耳鸣,耳鸣耳聋眩晕是机体气机不畅、阴阳不调,耳之清窍功能受损的结果。因而在诊治过程中注重结合机体脏腑(注重除耳鸣耳聋之外其他症状及变化),注重做到天人合一(即看重耳鸣耳聋与内外环境等方面的关系)、辨证施治。
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指导下,耳鸣耳聋诊治因证而定、因人而定,同病可异治,异病亦可同治,因此,耳鸣的治疗是根据患者的证不同而确定的。很多中医因“肾开窍于耳”理论,多以补肾益精方法,其代表方为六味地黄丸。而往往补肾效果欠佳。
我国著名中医耳鼻喉科奠基人干祖望教授认为治疗耳科疾病要重用升提药,继以益气健脾奠后。所谓重用升提药,是指升麻、葛根、柴胡、蔓荆子四药合用,使其升举清阳,冲击空窍,勿虑升之太过。因耳聋乃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顽疾,一直处于古井无波、一潭死水的状态,治疗方法,就是投石下井,激造波澜,然后籍机取治,以益气健脾奠后。因脾胃一虚,耳目九窍不利,故“治脾为耳症第一要义”。脾土一健,精微充足,则耳窍得养。益气健脾药物多用黄芪、党参、淮山药、熟地、当归、肉苁蓉等。
安徽,乃新安医学发祥地,新安医家认为,耳鸣耳聋有虚实之分。实证多见于风热侵袭、肝火上扰、痰火郁结。如徐春甫说:“耳者宗脉之所附,脉虚而风邪乘之,经气痞而不宣,谓之风聋。”“耳聋证,乃气道不通,痰火郁结壅塞而成聋也。”(《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六十二?耳证门》)分别指出了风热侵袭、经气痞阻和痰火郁结,蒙蔽清窍,可致耳鸣耳聋。又如,吴谦认为“肝经实火,头与车目眩,耳聋耳鸣。”(《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当归龙荟丸》)指出肝胆火热上扰耳可致耳鸣耳聋。近代医家还认为气滞血瘀、瘀血内停,也导致耳鸣耳聋。
新安医家认为,虚证多见于肾精亏损和气血亏虚。如《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六十二?耳证门》云:“耳属足少阴之肾经,肾寄窍于耳也。肾通乎耳,所主者精。精气调和,肾气充足,则耳闻而聪。若劳伤血气,精脱肾惫,必主耳聋”;“房劳过度则伤肾,肾虚精竭亦必致耳聋、耳鸣。”“忧愁思虑则伤心,心虚血耗必致耳聋、耳鸣。”“凡人大病之后而耳聋者,多是气虚。若老人耳听渐重,亦是气虚。”指出肾精亏损、劳伤和气血亏虚导致耳鸣耳聋的病因病机。
●●●●●●
此外,中医还有很多外治法对耳鸣耳聋是行之有效的,医院耳鼻喉科推出多种治疗耳鸣耳聋中医外治方案。
特色针灸治疗耳聋、耳鸣
在毫针治疗中,大多数研究者选取耳门、听宫、听会、翳风、中渚、外关、太溪、太冲等作为主穴,以手足少阳经、足少阴经为重点,注重虚实辨证,并选取相应配穴,在配穴选取方面注重局部取穴同循经远端取穴的配合运用。电针作用于腧穴时,对人体呈双向性生理调节性反应,尤其对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兴奋与抑制作用,因此临床上运用较为广泛。在辨证基础上于天窗和完骨、听会和头窍阴及晕听区和百会处加用电针。新吾针技术治疗耳鸣、耳聋
“新吾穴”是一个古人没有记载的穴位,医院耳鼻喉科李新吾主任医师。他在20世纪60年代,按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及方法,发现了这个治疗鼻病的独特穴位,所以这个穴位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也称“蝶腭穴”)。笔者参加李新吾教授学习班后,把这一用来治疗鼻病的穴位拓展用来治疗耳鸣耳聋,临床取得非常好的临床疗效。
笔者认为,针刺蝶腭神经节,能够调节紊乱的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使过盛或过衰的阴与阳趋于平衡,改善症状,达到治疗目的。这种良性的双向调节的作用,正如《黄帝内经》所言:“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中药浴足
以中药煎剂(主要药物组成:牛膝——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络,引火下行;当归——补血活血,行气通经;磁石——补肾益精,重镇安神)进行浴足,以达补肾益精,活血通络,重镇安神的作用,改善神经性耳聋病人由于耳鸣引起的睡眠形态异常。适用于神经性耳聋伴耳鸣、睡眠欠佳(难以入睡、多梦易醒)的患者。鸣天鼓法治疗耳鸣耳聋
肾开窍于双耳,“鸣天鼓”法依照中医原理,应用医学气功之法,使人体的经络及肾气得到疏通,扶正固本,起到防治耳鸣耳聋的效果。方法:调整好呼吸,先用两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对称地横按在枕部,两中指相接触,再将两食指翘起叠放在中指上,然后把食指从中指上用力从中指上用力弹向枕骨,即重重地扣击脑后枕部,此时闻及宏亮清晰之声如击鼓。先左手24次,再右手24次,最后两手同时叩击48次。每日敲击数次。耳穴贴压治疗耳聋、耳鸣
耳廓上都有相应的反应点,可以通过刺激相应的反应点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耳鸣治疗中我们取内耳、外耳等相对应人体部位的穴位以调整内耳功能。我科常用穴位:取肝、脾、肾、内耳、皮质下、神门、内分泌等。穴位注射治疗耳鸣、耳聋
方法:用1ml注射器的细针头,运用提插手法调节针感,回抽时无血,将药液注入相关穴位。每次选1-2穴。取穴:用甲钴铵2ml或2%利多卡因1ml+维生素Bml,缓慢注入耳门、听会或听宫、翳风等穴,每日一次。中医揿针技术治疗耳鸣耳聋
又称“埋针法”,是将特制的小型针具固定于腧穴部位对应的皮内作较长时间留针的一种方法。揿:用手按,顾名思义揿针就是用手按针,这是一种新型的皮内针。皮内针最早由日本的赤羽幸兵卫首创于年,后中国的中医学家承淡安先生受其启发,仿制了皮内针,并在此基础上发明了使用更加简便的揿针。揿针的特点:1.起效快:有许多研究表明,对于一些疼痛性质的疾病,揿针往往能起到针到痛减之效,适当的留针还可以预防疼痛发作。2.安全、无痛:因为揿针只及皮下,不会伤及皮下的神经、血管、脏腑等组织,因此,对于一些惧针的患者来说比较容易接受,并且揿针对任何年龄、体质均适用,易于推广。3.操作简单:一贴一按即可,只要临床辨证、诊断正确,取穴精准,操作正确,一般都能取得比较好的疗效。4.不影响活动:因为揿针只及皮下,不会发生滞针、晕针、弯针等现象,所以不影响患者运动,反而,有的疾病适当做一些活动反而会使经气疏通、气血流畅,痉挛得解,使扭伤的肌肉和小关节恢复原位。我们的团队
详情电话垂询医院耳鼻咽喉科
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