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听力下降大多数是从高频听力下降开始

很多人因为听力下降去检查听力时,医生看着检查表会说:“有高频听力下降,低频还好”。

听力损失因程度和类型而异,为什么高频听力下降却非常普见呢?

高频听力损失则是最常见的听力损失之一,在听力图上表现为-Hz范围内的听力下降。

先来检查自己有没有高频听力下降吧:

①与别人交谈时,可能会漏听一些高频的辅音(比如s,sh,f)。

②打电话、看电视、或在嘈杂的情况下,声音听起来很模糊,并且经常抱怨自己能听到声音,但不能理解语义。

③对女性和儿童的声音不敏感,听不到鸟鸣声甚至门铃声。

引起高频下降的原因

一、年龄

随着年龄的增长,听觉器官开始衰老退化,双耳听力渐进性下降,也就是医学上所称的“老年性聋”,早期以高频下降为主。

二、噪音

持续暴露在85dB以上的噪声中可能会造成噪声性聋,个体差异大,但随着暴露于噪声中的时间越长,损伤越重。早期为很典型的4kHz呈“v”型下降,如果不及时治疗和远离噪音环境,后期将会全频段听力下降。

三、药物

耳毒性药物,包括氨基糖苷类药物(庆大霉素,链霉素等),抗肿瘤药物(顺铂),利尿剂呋塞米等等。早期为双侧高频听力损失,对低中频影响不大,听力图多为陡降型。

(高频听力下降听力图之一)

为什么一开始听力下降普遍为高频

外耳道的自然共振效应

在频率为2kHz-4kHz范围内的,外耳道对声音的增益最大,可在鼓膜处放大10-15dB。

研究表明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常常位于噪声频率之上的一倍频程处,外耳道自然共振峰为2kHz-4kHz,故最容易导致4kHz-6kHz频率范围内听力损失。

所以噪声性耳聋通常从4kHz左右开始,逐渐影响到周围频率。

耳蜗解剖结构

耳蜗基底膜上不同区域感受不同频率的声音,蜗底感受高频,蜗顶感受低频,但是不论是高频声还是低频声,传播途径均需通过蜗底周基底膜的振动自下而上传播,因此感受高频的基底膜相对容易疲劳。

听神经分布

外层由来自蜗底的神经组成,传送高频音;中心部由来自蜗顶,传送低频音的神经组成,外伤、缺血缺氧等理化环境的变化都会最先影响到来自高频的外层神经。

一开始高频听力下降,对患者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偶尔听不清声音和词,多次询问后也能听清理解,这也为什么很多人不重视,甚至不愿意承认自己听力下降,或者耳聋了。

久病成疾,不重视不及时的治疗最后都会导致听力下降的严重。当发现听力下降时一定要及时找专业的耳科专家进行专业的治疗,保护好听力,才能享有听力所带来的一切美好。

医院医院形成成熟的双向转诊转院机制,并与医院签订了天河区医疗联合体合作机构协议书,在通过专家会诊、影像远程阅片工作的深入合作,提高我院医务团队的诊疗护理水平,力求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由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创新管理模式的国际康复服务机构的美国GRS健瑞仕健康服务提供康复咨询服务,将国际化康复理念与中国本土特色相结合的听力康复研究中心,更加标准化、科学化、系统化、完整化,是我国听力康复疗养的研究新手段。华南地区最主要,最全面的耳科听力康复中心之一。

医院耳科

-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kb.com/wadzz/14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