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旅游用品 > 旅游用品发展 > 第四期上内蒙古出土的辽金西夏元陶 >
第四期上内蒙古出土的辽金西夏元陶
辽三彩香熏内蒙古出土的辽金西夏元陶瓷器.mp:50来自内蒙古文化和旅游厅内蒙古地域广阔,在辽金西夏元较长的时间跨度内,内蒙古出土陶瓷器数量较多,其中不乏精品,这些陶瓷器具有很好的展览效果,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在辽金西夏元,内蒙古出土的陶瓷器呈现出各自不同的面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辽·绿釉印花海棠形盘内蒙古地区出土的辽瓷体现出鲜明的契丹民族特点,契丹族在内蒙古东部地区兴起,中心区域在今赤峰、通辽地区,契丹统治疆域扩展到今河北、北京、山西等地区。在内蒙古赤峰地区,有辽代瓷窑,比如赤峰缸瓦窑等,烧造了不少辽代陶瓷器,主要以白瓷为主,也有绿釉、黄釉、三彩等陶器。这些辽瓷和其他地区的辽瓷相比,契丹族的民族特色相对浓厚,器形具有较多的民族特色,比如契丹族特有的鸡冠壶、长颈瓶、凤首瓶、穿带瓶等,这些器物上体现出浓厚的游牧民族特色。从辽瓷中鸡冠壶保留着压皮棱、针脚等细节可以看出,鸡冠壶大量保留着契丹族皮囊壶的原始形状,反映出作为游牧民族多使用皮质用品的特点。穿带瓶在器物两侧穿带便于携带和运输,也是独具民族特色的器物。辽·黄釉凤首瓶鸡冠壶作为辽代瓷器的典型器形,在辽代墓葬中多有出土,鸡冠壶的名称来源于壶上部的鸡冠形凸起,辽代早期的鸡冠壶上面多为单孔,到了辽代中期,鸡冠上多为双孔。提梁壶和鸡冠壶造型一样,不同之处在于壶肩部的提梁代替了鸡冠。无论是鸡冠壶还是提梁壶,器物造型都有下面描述的规律,那就是,辽代早期壶的腹部较为饱满,辽代中晚期壶的造型变得瘦高。这种造型变化反映出不同时代文化的影响,辽代早期瓷器受唐和五代瓷器造型的影响,唐和五代瓷器普遍造型饱满,辽早期壶的腹部饱满。到了辽代中晚期,受到宋代瓷器瘦高造型的影响,辽代中晚期壶的造型变得瘦高。辽·白釉鸡冠壶辽三彩出现在辽代中晚期,辽三彩的釉色多为黄、绿、白三色,盘碗等器物采用印花装饰方法,印花纹饰模仿金银器,纹样多为花卉图案,陶瓷壶普遍采用模制方法成形,有些壶的造型为动物造型,赤峰博物馆的三彩鸳鸯壶、通辽博物馆的三彩摩羯壶、三彩交颈鸳鸯壶等。动物造型是契丹族常用的造型,不仅在辽代陶瓷器中出现,在其他质地器物上也常出现,在辽代金银器、辽代玉器上多见。在辽陈国公主墓出土过大量精美动物形玉器。辽三彩摩羯壶辽三彩鸳鸯壶在内蒙古辽贵族墓中出土了大量五代北宋的瓷器精品,包括精美的定窑白瓷、越窑青瓷、耀州窑青瓷、景德镇湖田窑青白瓷。辽早期墓葬中可以见到邢窑白瓷、定窑白瓷、越窑青瓷,在辽代中晚期墓葬中,可以见到越窑青瓷、景德镇湖田窑瓷器。比如辽代早期赤峰大营子辽驸马墓出土的定窑瓷器,定窑官字款白瓷盘最为有名。辽代早期耶律羽之墓出土的邢窑白瓷,邢窑白瓷鸡冠壶和白瓷盘口穿带瓶都是邢窑精品。辽代中期陈国公主墓出土的越窑青瓷划花盘,在越窑青瓷中当属精品。近年辽萧氏贵妃墓出土的越窑青瓷器,吸引了无数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