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耳硬化症 > 护理保健 > 中耳炎指发生在中耳部位的炎症,表现为听力 >
中耳炎指发生在中耳部位的炎症,表现为听力
你是否了解中耳炎?
一、中耳炎定义
耳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以鼓膜为界,鼓膜外侧为外耳,鼓膜内侧为中耳,依次排列着鼓室、咽鼓管、鼓窦、乳突。中耳炎(otitismedia),指的是发生在中耳部位的感染,即病毒或细菌引起鼓膜后面区域的炎症。
流行病学:
10岁以下儿童中,80%的孩子至少得过一次中耳炎伴积液。该病的发病年龄段有两个高峰,即2岁和5岁。
该病好发于儿童。有研究显示,80%的孩子在3岁前曾有中耳炎病史。大多数中耳炎发生在冬季和早春。部分中耳炎会自行好转或痊愈,但如果症状持续或发展严重,应当及时诊治。
二、中耳炎病因
中耳炎源于细菌以及病毒的感染,可由感冒、流感、鼻窦炎等疾病引起。感染时,病原体通过咽鼓管侵犯中耳,或者引起咽鼓管充血和肿胀,从而使渗出物流通不畅,最终引起中耳感染的症状。
在一些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例中,病原体往往经咽鼓管逆行累及中耳。另有些患者,由于在不洁净的水中游泳,病原体附着于鼻咽部,当擤鼻子不当时,容易将病原体吹入鼓室中,直接影响耳部。
发病诱因:
1.咽鼓管功能障碍:
咽鼓管功能障碍的疾病主要有慢性鼻窦炎和腺样体肥大,可直接诱发中耳炎。
2.慢性鼻窦炎:
鼻咽部分泌物堆积,可能会引起咽鼓管咽口的堵塞、狭窄,进而影响到中耳引流,出现感染。
3.腺样体肥大:
肥大的腺样体,可能会堵塞咽鼓管、咽口,影响分泌物引流,引发感染。
4.耳道异物,过多的耳垢堆积;
5.季节或气候变化时引起的感冒;
6.耳道自洁能力下降,免疫力降低等;
7.婴儿哺乳位置不当:
婴儿的咽鼓管比较短,而且趋于水平,躺着吮乳时,乳汁容易经过咽鼓管返流到中耳内,继发感染。
8.其他诱发因素:
过度吸烟,刺激鼻窦、咽部等;
三、中耳炎主要类型
1.急性中耳炎
发生在中耳黏膜的一种急性、炎症性反应。
急性非化脓性:大约48小时内突然发作,表现为耳痛等急性感染的症状,可伴或不伴中耳积液。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多由感冒等原因诱发,在致病菌的侵袭感染下,中耳黏膜出现了化脓性的改变。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单纯性慢性化脓性:病程超过3个月或病情反复发作,表现为长期或间断性耳部流脓,鼓膜穿孔,并可伴有听力下降。部分病情严重的患者,感染不仅侵犯中耳的黏膜,甚至会累及骨膜甚至骨质。
中耳胆脂瘤:中耳内出现的一种囊性结构,它并非肿瘤,囊内主要包含脱落的上皮和角化物,部分患者可能还伴发中耳的骨炎或者压迫性骨质吸收。
3.分泌性中耳炎
当上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时,会影响咽鼓管的开放功能,导致中耳积液、黏稠分泌物等排出困难,从而使积液(如浆液、黏液)等聚集于鼓室或乳突腔,堵塞中耳部位。
四、中耳炎的症状
不同类型的中耳炎,症状会略有差异。化脓性中耳炎的典型症状包括耳痛、听力下降、耳道内流水、流脓甚至流血等。而分泌性中耳炎多表现为耳痛、耳闷、耳堵、听力下降或耳鸣等。除了以上典型症状,还可伴随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对低龄儿童而言,由于不能准确表达耳痛,需注意观察是否有“揉耳”动作,尤其是2岁以下婴幼儿。
典型症状
1.耳痛
多见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急性充血时疼痛较明显,若同时伴有中耳内脓性分泌物,则可表现为剧烈疼痛。部分患者会伴发耳闷堵感。
2.耳道流水或流脓
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当鼓膜穿孔后,会出现耳道内流出水样、血性或脓性分泌物。耳道溢液可表现为持续性发作或间断发作,前者多见于中耳胆脂瘤,尤其当耳道分泌物呈豆腐渣样且伴有恶臭味时,而后者多见于慢性单纯性中耳炎。
3.听力下降
多数患者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尤其是中耳胆脂瘤患者,由于听骨链被胆脂瘤破坏,听力下降多较严重。
4.耳鸣
部分患者会伴有低调或高调耳鸣。在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捏鼻鼓气时会听见耳内“气过水声”。
5.伴随症状
感染可能导致全身症状,比如高热、呕吐、腹泻等,多见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
五、愈后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愈后一般良好。少数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会遗留粘连性中耳炎,胆固醇肉芽肿等问题。
当中耳炎较为严重,且未经合理治疗的时候,可能导致永久性听力下降,甚至引起头颅邻近部位的感染,出现严重的颅内及颅外并发症。
六、日常护理
1.定期检查耳部健康状况,日常耳道卫生护理,清洁时用力需轻柔,避免耳道受损以及鼓膜修复物以及听小骨发生移动或脱落。中耳炎患者应尽量避免感冒、受凉,杜绝反复擤鼻涕,同时需注意鼻腔健康。因鼻炎、鼻窦炎、咽喉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上下呼吸道的炎症性疾病会加重中耳炎病情。
2.中耳炎的患者需要注意始终保持局部的干燥,防止进水。尤其是慢性中耳炎又耳膜穿孔者一定要防止不洁的水经外耳道进入中耳(例如洗头、游泳等),因其会造成发炎加重。
3.食物以清淡为基础,防止辛辣刺激。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治疗,如果症状严重,再次出现发烫,耳朵流脓的情况应立即就诊。在生活中除了要注重治疗效果之外,日常饮食要格外注意的,健康饮食对于病情恢复有很大帮助,甚至还有辅助治疗的功效,所以平时需要清淡饮食,规律作息。
(注: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联系后台会及时处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