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耳硬化症 > 治疗医院 > 割除胆囊后,身体失衡出现重度肝硬化,中医 >
割除胆囊后,身体失衡出现重度肝硬化,中医
割除胆囊后,汪先生的身体失衡出现了重度肝硬化。在南通住院挂水15天,赴他院又折腾了3个月皆无效。
7月初脸色黢黑的汪先生,有气无力地来太乙堂求诊,经我院中医心脑血管科范海旺主任辨证施治,终于有了好转。
案例简要
今年五十岁的汪先生上有老人身体健康,下有子女孝顺听话,孙子孙女环绕膝前,可谓是标准的四世同堂。
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的他,半年前突然觉得腹部疼痛,有时甚至放射到后背。这让汪先生心生担忧,医院做了检查,医生诊断其为胆结石,建议进行胆囊切除术。
却没成想切除胆囊后,更糟的事情也随之而来。不久后,汪先生出现了乏力腹胀感,整个人精神状态也不佳,面色沉重。
经检验,竟然发展成了重度肝硬化,这对于汪先生无疑是晴天霹雳。在医生的建议下,住院挂水半个月左右也没见好转。出院后他再次辗转多地,在别院又前前后后折腾了3个月,都没结果。
这下汪先生可是灰了心。但一想到孝顺的儿女、可爱的孙女,想到自己还这么年轻,汪先生不甘心就这样放弃。在朋友的介绍下,他决定再赌一次,从南通医院,接诊他的是中医心脑血管科范海旺主任。
“7月初刚来的时候,他整个人都有气无力,脸也黢黑黢黑的,很瘦弱。”范主任介绍道。主任悉心问诊,发现其舌质紫、舌尖红、苔厚黄腻,脉弦;为其行“三通平衡疗法”+三氧自体血回输疗法辨证施治。
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汪先生7月下旬就气色好转,精神头十足地回南通上班了。
前段时间复查肝硬度,指标已明显下降,从原来26到现在的15.2,这让汪先生十分喜悦,特来向范主任报喜,继续巩固治疗。
中医如何看待肝硬化?
肝硬化,中医叫积聚或者鼓胀。当肝硬化单单是硬化,没有出现腹水的时候,诊断是积聚。当肝硬化失代偿期伴随腹水的时候,中医诊断是鼓胀。
无论是积聚也好鼓胀也好,都是由于长期的脏腑功能的失调,比如肝、脾、肾功能失调,气滞血瘀的阻滞、郁结所形成痰浊,甚至形成包块,这是积聚。
气滞血瘀、痰浊水湿停聚在体内就形成鼓胀。所以它的形成本身就是黄疸,现代医学也称为肝炎得不到很好的控制,进一步的发展转化而来的。
中医对肝硬化之治疗历史悠久、方药繁多早在东汉末年,《金匮要略》就提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之说,说明肝硬化之患者首先影响胃肠,从而出现腹胀、厌食、便溏及上消化出血。
范主任介绍道,中医对于治疗肝硬化讲究的是标本兼治。首先就是对因的治疗,如果患者存在肝炎、肝脏肿瘤、酒精肝,也需要对这些基础疾病来进行中医的调理,以及对症的治疗。
出现肝肾阴虚型的,要调肝还要养肾。患者如果出现比较严重的失血,还要养肝和血。
切除胆囊可能引起肝硬化吗?
范主任介绍道,切除胆囊是可能引起肝硬化的。肝脏中的湿毒与瘀滞是通过胆来排泄的,胆囊切除后肝脏中的湿毒与瘀滞很难排泄,郁积于肝脏而容易引起肝硬化。
没有胆汁的参与有些食物不易消化吸收,特别是肉类食物更难消化,对肠胃功能也有一定的影响。
其实身体中任何一个器官都有它的作用与存在价值,切除任何一个器官对身体来说都是一个损失,都会给身体带来不良的后果。
因此,范主任建议,如不危及生命,尽量不要切除器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