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都爱做的3件事情,却会增加猝死风险

前段时间,手机刷新闻的时候,看到很多猝死的新闻报道,令人十分惋惜。

#5岁知名女演员猝死,母亲一条微博催人泪下#

#67岁老人超市偷鸡蛋被抓猝死……#

#拼多多员工加班后猝死……#

……

一两个月的时间,竟发生了这么多起猝死,而这之中有人才0出头,本该还有大把时间享受生活,谁曾想生命的轨迹却戛然而止。

世事无常,明天和意外你永远不知道哪一个会先来,是时候该停下来反思一下了。

年轻时候,自视身体好,熬夜、抽烟、喝酒;成家了,生活压力下不得不“”(指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中午和傍晚休息1小时(或不到),总计工作10小时以上,并且一周工作6天的工作制度);老了以后,觉得体检就是浪费钱,把这些钱用在儿孙身上多好。这不是某一个人会做的事,而是一群人都会做的事情。

猝死偏爱这些人

●有工作时拼命工作,没工作时拼命熬夜

●胡吃海喝,暴饮暴食,烟酒不忌

●从来不做体检

00年《中国急救医学》调研显示猝死的高发年龄是30~63岁,超过一半的人是死于心源性猝死。

什么是心源性猝死?

心脏性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

心脏4小时全天午休地运转,把血泵到全身各个器官,在猝死的一瞬间,心脏骤停,停止了泵血,其它器官缺血、缺氧了,几分钟的时间,生命就终止了。

心源性猝死的临场经验可分为4个时期:

1.前驱期(猝死前几天)出现胸痛(有撕裂样、压榨性、绞窄样的疼痛)、气促、疲乏、心悸等症状。如果此时重视了,去医院做好检查,接下来的事情或许可以避免。但也存在无前驱表现、瞬间发生的心脏骤停,这个情况几乎没有办法很好预防。.终末事件期(猝死前几分钟)出现严重胸痛、呼吸困难、感到头疼和眩晕,如果此时立即停止手边一切事务,冷静放松呼吸并立即拨打10,或尽快就诊,有可能是避免迎来心跳骤停的最后机会。3.心脏骤停意识丧失,伴有局部或全身性抽搐,皮肤苍白或变得青紫色,瞳孔散大,大小便失禁。4.生物学死亡心脏骤停发生后大部分病人将在4~6分钟内发生不可逆脑损害,随后数分钟过度到生物学死亡。心源性猝死救援,抓住“黄金4分钟”

生活中,如果发现高度疑似心源性猝死患者,要立刻拨打10,在等待救援期间,有个“黄金4分钟”,在这4分钟里,心肺复苏和除颤是避免死亡的有效手段。

除颤,我们需要用到自动身体除颤器(AED),目前,国内很多大城市人流量较大的场所如机场、高铁站、地铁站、体育场等,均配置有AED。

如何快速找到附近的AED?

打开“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kb.com/wadzz/13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