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耳硬化症 > 诊断检查 > 案例分享高频陡降型听力损失应该如何进行精 >
案例分享高频陡降型听力损失应该如何进行精
高频陡降型听力损失,一般为低频正常中轻度听力下降,中高频听力快速下降至重度或极重度水平。日常生活中表现为非常明显的“听得见,听不清”的现象。
根据听损程度情况,陡降型听力很可能存在高频耳蜗死区。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耳蜗死区是指耳蜗中内毛细胞和/或听觉神经不能正常发挥功能的区域。对于存在耳蜗死区的听障者而言,由于其基底膜上某区域的内毛细胞功能异常,该区域的换能受限,从而影响其对语音的感知及可懂度。此时与听障者交流,需要比原来更高的强度。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在信噪比不变的情况下,声强与语音辨别成反比,尤其是高频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听障者较明显,故简单的增加声强并不能改善患者的言语分辨率。因此,高频陡降型听力往往会存在高频耳蜗死区,并因此导致其高频部分不能单纯靠增加声强来处理,使得处理变得更为困难。
案例分享
1基本情况
陈**,男,50岁,职业:医生,双耳极重度听力损失,高频陡降。
自述:听损已有20多年了,随着年龄增加,听力逐步衰退,有多年助听器使用史,最近一副助听器为某品牌大功率助听器,反应听得到听不清,特别是在诊室与病人交流里存在困难。现来我中心寻求帮助,不想做人工耳蜗,咨询了解更新技术助听器。
2听力学检查
一、纯音测听以及声场评估
纯音测听结果:
右耳:92.5dBHL;左耳:91.25dBHL。
原助听器声场评估结果:
右耳:53.75dBHL;左耳:50dBHL。
二、双音节言语测试
3建议和处理
从以上检查看,该用户为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且根据听力损失程度和范围,我们初步判断用户可能存在耳蜗死区现象。
于是我们为用户加做了阈值均衡噪声(thresholdequalizingnoise,TEN)测试,检测结果显示用户确实存在高频耳蜗死区。
建议用户首选人工耳蜗,但用户本人坚决不选择植入人工耳蜗,因而建议选配带有移频功能助听器。考虑用户对外观要求,为用户选择定制且带有移频功能的助听器,用户试听后,对效果提升满意,现场测试打电话反映比较来要清楚多了,同时我们通过声场效果评诂、言语效果评诂等手段,都表明该助听器较之前效果有显著提升。
助听后声场评诂:
右耳平均助听后听阈36.7dBHL。左耳平均助听后听阈36.7dBHL;
双音节言语测试:
4讨论分析
陡降型听力对助听器性能要求更特殊。
在陡降型听力的高频区域(2~4kHz),听力损失往往较为严重,如果依靠助听器直接对高频区域进行补偿,就需要助听器有足够大的功率才能满足这一区域的补偿需求,但因为耳蜗死区的存在,很可能单纯足够大的补偿并不能很好的改善患者的言语分辨率。其次,这类用户的低频区域听力损失往往较好,对助听器小声的精细处理要求较高。
因此,高频陡降型听力对助听器性能需求更特殊:即需要满足低频较好听力的小声处理,又需要满足高频较差听力的补偿处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陡降型听力一是要看高频损失的程度,有没有高频耳蜗死区,直接提高助听器的高频增益是否能有效提高用户的言语清晰度,需不需要使用移频技术。
另外要注意低频如果听力比较好,在助听器的使用中会不会出现堵耳效应。有必要时最好选择开放式助听器。目前,针对高频陡降型听力损失,常见的处理方式便是选配带有移频功能的助听器。
长按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