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院故事ldquo医学rdqu

附院故事

我校拥有21所临床医学院(含19医院),各医院实力雄厚、特色鲜明。“附院故事”专栏带大家走近首医附院,讲述医护人员的感人故事。

拥有一对自然对称的耳朵对大多数人而言不是一件难事,但对于少数人来说,却求之不得,他们就是小耳畸形患者。近日,一位先天性小耳畸形的小患者在首都医科医院医学美容中心陈凤超主任的巧手下,终于拥有了一只外形与正常无异的精美左耳。

10岁小男孩童童患有先天性小耳畸形,这是一种外耳和中耳发育异常导致的的先天性畸形,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3.06/。由于发育异常,童童的左侧脸颊上没有发育出正常的耳廓和耳道。从外观上看,左侧耳朵的位置上仅有一个圆形的凹陷。对于小耳畸形的患儿而言,耳朵缺失或者耳朵外形异常所产生的自卑心理严重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重获外形逼真的耳朵,对于他们而言,宛若重生。

▲术前面部左侧

外耳再造手术一直都是整形外科修复重建领域中的重点和难点。至今,全国乃至全世界能够独立完成外耳再造手术并且再造耳形态逼真的整形外科医生非常少。因为外耳再造治疗周期长,手术难度高,术后护理要求高,且耳朵虽小,但细微结构非常多,难以雕刻,不仅要求术者拥有较高的整形外科修复重建素养,同时还要有高超的雕刻技艺和审美水平。这次外耳再造手术的成医院的首次尝试。

在治疗中,陈凤超制定了详尽的计划,手术分为两次。第一次手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陈凤超先在童童患侧耳后埋入了一个“水囊”,也就是皮肤软组织扩张器。这个装置的目的是通过不断注入生理盐水,让皮肤面积增加,从而给人造耳朵足够的空间。90分钟后,陈凤超成功将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埋置在童童的左侧耳后皮下。此后的2个月时间,医生会持续向扩张器中注水,直至达到所需要的容量。

▲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注水完成

等到童童的左侧耳后皮肤扩张到合适大小后,第二个手术,也是最关键的部分随即开始。陈凤超先运用小切口肋软骨采取术,切取了3根总长约6cm的患儿肋软骨。制作耳朵的支架主体通常使用自体肋软骨,主要是由于材料源于患者自身,更安全,能有效减少排异反应或感染的发生,且部分肋软骨取掉后,不会影响患者的正常运动及生活。肋软骨取出后,陈凤超细心雕琢、拼接使之拥有了逼真的耳廓外形形态。术中通常需要使用3根以上钛丝来固定软骨支架,为了帮助童童家节约花费,陈凤超仅让家属购买了一根钛丝,这无疑也让手术增加了难度。耳廓支架制作完毕,陈凤超将埋置在童童皮肤下的软组织扩张器取出,并将自体肋软骨耳支架放入。通过负压吸引,皮肤“外衣”紧紧贴住了软骨支架,新耳朵就这样诞生了。

▲雕刻好的耳朵形态

▼术后人造耳形态

当童童看到新耳朵时,非常开心,他的家人也如释重负,对孩子今后的人生充满希望。医院住了一周,确认新耳朵表面的皮肤没有血运危险,术区没有感染,软骨没有外露后,顺利出院了。孩子的爷爷在出院时说:“幸好遇到了陈主任,他不仅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对我们一家非常照顾,还让童童拥有了如此逼真的新耳朵,相信这也会让他今后的人生发生改变。”

童童的右侧耳朵和听力都正常,所以左侧小耳畸形对他的听说能力发展影响不大。对于听说能力有明显影响的先天性小耳畸形患儿而言,在完成外耳再造之后,还需要到耳鼻喉科进一步治疗。

图文来源:医院

图文编辑:石甜甜(学生记者)于佳丽(学生记者)李晓曦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学校精彩内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kb.com/ways/14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