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聋的分类
耳聋:
听觉传导通路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导致不同程度听力损害的总称。
重听:程度较轻的耳聋。
聋:显著影响正常社交能力的听力减退。
聋哑,聋哑常常相互伴随。
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最主要问题之一。
耳聋的分类(发生部位与性质):
传导性聋:声波传导径路病变导致
感音神经性聋:声波感受与分析径路病变
混合性聋:二者兼有。
耳聋的分级:
41-55属于中度听损,在我国认为属于重听。
耳聋对生活的影响:
轻度聋:近距离听一般谈话无困难,听力计检查纯音和语言听阈在26~40dB。
中度聋:近距离听话感到困难,听阈41~55dB。
中、重度聋:近距离听大声语言困难,听阈56~70dB。
重度聋:在耳边大声呼喊方能听到,听阈71~91dB。
全聋:听不到耳边大声呼喊的声音,纯音测听听阈超过91dB。
耳聋的特征:
突发性聋与进行性聋
器质性聋与功能性聋
先天性聋与后天性聋
耳聋与语言
耳聋与全身疾病
传导性耳聋:
概念:经空气径路传导的声波,受到外中耳病变的阻碍,到达内耳的声能减弱,致使不同程度听力减退
病因:炎症、外伤、机械阻塞、畸形
治疗:手术、助听。
感音神经性耳聋:
由于螺旋器毛细胞、听神经、听觉传导通路或各级神经元受损害,致声音的感受与神经冲动传递障碍及皮层功能障碍者,分别称为感音性、神经性或中枢性聋。临床常统称感音神经性聋。
耳聋病因分类:
先天性聋和后天获得性聋
先天性聋:妊娠期母体因素或分娩因素导致。
获得性感音神经性聋(90%以上)。包括突发性聋、药物性聋、噪声性聋、老年性聋、创伤性聋、病毒或细菌感染性聋、全身疾病相关性聋。
先天性聋:
遗传性聋:指由基因或染色体异常所致的感音神经性聋。
常染色体:可以表现为无相关畸形的各种骨迷路和(或)膜迷路发育异常的非综合征性聋或伴有心脏、肾、神经系统、颌面及骨骼系统、内分泌系统、皮肤视器等器官组织畸形的各种耳聋综合征。
性染色体:伴性遗传性聋。
非遗传性聋:妊娠早期母亲患风疹、腮腺炎、流感等病毒感染性疾患,或梅毒、糖尿病、肾炎、败血症、克汀病等全身疾病,或大量应用耳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均可使胎儿耳聋。
后天获得性聋:
突发性聋:突然发生的非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常为中重度。
原因不明。
可伴耳鸣
可伴眩晕、恶心、呕吐、无反复发作
单耳发病居多
仅第VIII颅神经受累。
药物性聋:抗生素、水杨酸盐、利尿剂、抗肿瘤药(长春新碱、博莱霉素、顺铂、氮芥);常见耳毒性药物,如氨基糖甙类(链卡新庆妥)、多肽类。
发生机制不明:线粒体点突变?
特点:双侧,曲线:高频下降型-平坦型,可伴耳鸣、前庭功能下降,眩晕、步态不稳,发病延迟性,前庭症状可逐渐代偿。
自身免疫性内耳病:进行性或波动性单侧或双侧感音聋。
可伴耳鸣、眩晕
病程数周至数年
血清免疫学参数阳性
伴有其他免疫性疾病
大剂量类固醇药物或免疫抑制剂有效。
老年性聋:发生年龄因人而异。有的人四五十岁开始出现听力衰退趋势,有的人八九十岁听力还不错。
已内耳病变者最明显,与血供有一定关系。
由高频向语频(约中频)缓慢进行的、双侧的、对称性下降。
多数伴高音调耳鸣。往往令患者难以忍受,继发睡眠障碍。
多数有响度重振(声音稍微小一点听不清,稍微大一点觉得特别响,患者能耐受的声强动态范围有限)。
言语测听与纯音测听不成比例。往往纯音测听还可以,言语测听相对更差。
传染病源性耳聋:单侧或双侧进行性聋。
伴或不伴前庭受累症状
耳聋轻时易为传染病症状掩盖
损害严重者有:流脊,猩红热、白喉、巨细胞病毒感染、风疹、伤寒、腮腺炎、水痘、艾滋病、梅毒等。
其他:
噪声性
创伤性:外伤、气压伤、声损伤、潜涵聋。往往表现为双侧重度高频神经聋,高调耳鸣,眩晕,平衡障碍。
全身疾病相关性:高血压,动脉硬化,多发性硬化,糖尿病、甲低,椎-基底A栓塞,肾病
骨组织疾病:耳硬化症,Paget病
听神经瘤。
整理徐鑫鹏
排版徐鑫鹏
审核黄秋园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