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耳鸣睡不着1分钟就能缓解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门诊靠谱吗 http://m.39.net/pf/a_4651571.html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些人的耳朵里就像在跑火车,吱吱嗡嗡乱响,让人难以入眠,整天没有精神。

若耳鸣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则存在致聋的风险。

因此,耳鸣非小事,须及早进行治疗。

今天,祝博士就请到上海交通大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金晓杰教授来教大家如何摆脱耳鸣的侵扰。

耳鸣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在各个年龄层都能发生。即使在年轻人中,如果工作紧张、熬夜之后,下蹲后突然站起时,或听音乐时间久了拿下耳机的时候......都可能会出现一过性的耳鸣,但一般过一会儿就能恢复正常了。

相比年轻人好发的一过性耳鸣,在中老年人群中,长期的耳鸣,甚至是耳聋的情况很普遍。虽然耳鸣和耳聋都不是危急的疾病,却会给老年人的心理和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尤其在情绪和睡眠方面。

长期的严重耳鸣会让人心烦意乱,产生忧虑、焦急、抑郁等情绪变化,尤其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耳鸣更为严重,让人很难入睡,出现恶性循环。

因耳鸣患上抑郁症,或因长期睡不好觉引发了其他疾病的情况并不少见。

一般来说,耳鸣主要可分为由耳部疾病引起的耳鸣和由全身疾病引起的耳鸣。

我们常见的耳科疾病,如外耳道炎、急慢性中耳炎、耳硬化症、听神经瘤等都可以引起耳鸣,又如感音神经性耳聋,尤其是突发性耳聋、神经性耳鸣等,其主要的病因之一就是耳蜗微循环障碍,导致细胞功能障碍,从而产生耳鸣、耳聋的症状。

另外,一些全身性疾病也能引起耳鸣,如:

神经系统的脑梗死、脑出血、脑供血不足;

内分泌系统的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

心脑血管系统的高血压、心脏病;

以及肾病、颈椎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贫血等。

此外,随着年龄增长,听觉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也会使耳鸣发病率增高。

常有患者抱怨,整天都能听到耳朵里的怪声音,吃什么药都没用。

确实,耳鸣的治疗是一大难题。因为,很多耳鸣的发生都跟耳蜗微循环障碍有关,而这种微循环障碍是很难治疗和恢复的,甚至是不可逆的损害。

所谓「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毛细血管中的血液循环。毛细血管的管壁就是一层上皮细胞,与外层纤维组织形成完整的结构。当这层上皮细胞因各种原因发生病变时,毛细血管就会硬化、狭窄,甚至堵塞,从而影响周围组织的血液供应。

声音传导到耳朵里,最主要是作用于毛细胞。

导致毛细胞功能异常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一些老年人患有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导致血管硬化、狭窄,甚至阻塞,从而影响毛细胞的血液供应,使其功能发生异常。

此外,供血不足还会引起神经元功能障碍,自发放电节律异常,从而引起耳鸣。

还有一种是外界巨大声音的刺激,直接导致耳朵内的毛细胞和其他一些细胞的形态变化和功能异常,引起内耳微循环突然发生异常。

突发因素引起的急性耳鸣与慢性耳鸣病理机制不尽相同,但是一般都会发生内耳微循环的改变。如果是急性起病,及时治疗,改善微循环,耳蜗细胞和神经功能可以得以修复,耳鸣就有可能会消失。

如果不及时治疗,发展为慢性病变,耳鸣就会长期存在,很难治愈了。

治疗耳鸣耳聋常用的扩血管药物、抗凝药物以及中成药物,作用原理都是通过促进血管扩张,或者「溶解」微血栓,使血管通畅,增加血流量。

但是,毛细血管的管径很难扩张,其血流量的调节依靠前微动脉,我们常用的活血药物对扩血管、促血流量的作用有限,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患者服用各种药物都达不到满意的效果。

现在,医院已经率先开展了耳鸣治疗方面的新技术——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即通过局部注射药物的方式,药效作用更加直接,这对微循环的改善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很多突发耳鸣、耳聋的患者经治疗后可得到有效改善。

对于耳鸣的治疗,星状神经节阻滞术一般每天注射一次药物,持续注射四五次即可。同时还会配合其他综合治疗的措施,比如口服药物等。

现在普遍认为,星状神经节阻滞术适用于绝大多数突发耳鸣、耳聋的患者,一般没有明显的凝血功能障碍或严重的心脏病者,都可以采用这一治疗方法。治疗前须咨询专业的医生。

避免与噪声接触

对已有耳鸣的患者,应避免与噪声接触。

慎用耳毒性药物

所谓耳毒性药物就是能引起耳鸣或听力下降的药物。对于已有耳鸣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如果不加限制或滥用此类药物,则无异于「雪上加霜」。

少吸烟少饮酒

尼古丁进入血液后,能促使小血管痉挛,导致血流变缓,血液黏滞度增加,从而使内耳供血不足,造成或加重耳鸣。

饮酒过量也是耳鸣的病因。长期过量饮酒会影响B族维生素的吸收,使听神经受损而导致耳鸣。

因此,耳鸣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控制烟酒。

乐观豁达

一旦患有耳鸣,要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对耳鸣症状采取容忍的态度,做好与耳鸣长期共存的思想准备,这对治疗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切莫病急乱投医

耳鸣患者不应轻信街头行医广告,胡乱投医,以免耽误治疗时机,医院,配合专科医生进行检查和治疗。

内容支持《祝您健康》杂志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管理员删除。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kb.com/wazz/12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