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爱耳日耳朵背后的健康隐患

青海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www.xianmeng.net.cn/fengshang/xinchao/870.html

今天(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耳朵为听觉器官,能够分辨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并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但是很多人因为作息时间不规律、情绪状态不好、压力太大、熬夜等,感觉自己的耳朵在不经意间发出嗡嗡的耳鸣声。这可能不单单是耳部疾病引起的,有时候可能是全身疾病的早期信号,我们应当引起重视。

耳朵的健康隐患

一、耳部疾病

当耳内异物、炎症肿胀出现阻塞、耳膜充血、内响、穿孔、中耳积液或感染、耳硬化等情况下,均可发生传导性耳鸣。这种耳鸣的特征是单侧性,即耳鸣发生于病变的一侧,且音调较低,有节律性,如“隆隆声”“轰轰声”。

二、神经衰弱

耳鸣还与社会环境、心理因素明显相关。当人的情绪忧郁、焦虑不安时,也可出现耳鸣。有神经衰弱的人常出现耳鸣,这种耳鸣音调高低不定,多为双侧性,并伴有头痛、头昏、失眠、多梦等症状。

三、颈部疾患

颈部肿痛或患有其他颈部疾病,压迫颈动脉时,可引起受压的一侧耳鸣。这种耳鸣的特点是持续性、低音调,耳鸣的程度可随体位的变化而变化。

四、噪声损伤

短暂的强噪声或长期反复的噪声(如职业噪声、摇滚乐、强音量立体声耳机等),均可导致听力下降并伴耳鸣和眩晕,严重者还可出现幻听及神经衰弱。

五、其他疾病

一些全身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贫血、高血脂、甲状腺机能亢进或低下、肾脏疾病、糖尿病、神经退行性病变、炎症、外伤、药物中毒等均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耳鸣,其发病往往与内耳微循环障碍、内分泌失调、毒素吸收以及耳蜗与某些神经通路的异常联系等因素相关。

出现耳鸣要及时就诊

耳鸣是指在外界无相应声源或声电刺激的情况下,患者自觉耳内或颅内有声音的一种主观症状,常伴有睡眠障碍、心烦、恼怒、注意力无法集中、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

  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耳鸣发病人群现在越来越年轻化,许多耳鸣患者均有长期的睡眠不足、工作学习压力大、焦虑抑郁等情况。如果出现了耳鸣情况先不要紧张,但是也不能大意。如果持续1~2天耳鸣都没有改善,医院就诊。

“久鸣必聋”没依据

结合临床治疗经验,采用情绪疏导、睡眠调整、中西医结合治疗等,对耳鸣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但是,实际诊疗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不同的治疗方案,治疗侧重点也不同。同时,防治耳鸣,大众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

  树立信心,耳鸣是可治的,通过系统的治疗,耳鸣声可明显减小,耳鸣频率可变低,甚至消失,达到治愈的理想状态。同时要明确一个概念:不伴有听力下降以及器质性病变的耳鸣,即使长期存在,也不会导致耳聋。

  养成的良好生活方式,睡眠、情绪、饮食是后天与健康密切相关的三大因素。睡眠充足、情绪愉悦,对耳鸣的好转与恢复至关重要,甚至可以避免很多其他疾病的发生。

  发挥中医药优势,中医对耳鸣的病因病机有不少独到的认识,如耳鸣辨证须分清虚实,认为耳鸣声大、呈低音调者多为实证,而高音调如蝉鸣者多为虚证;暴鸣、新鸣声大者多实,鸣声细久者多虚;日夜双侧耳鸣多实,夜静鸣甚者多虚;声短急促者多实,声长不间断者多虚;手按之鸣声加重者为实,按之减退或停止者为虚。

  治疗方面,可选用中医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如微针针刺耳穴,起到通经活络、扶正祛邪、改善内耳微循环、调节内分泌、助眠安神的作用。此外,冬季对证服用宁心安神膏等中药膏方进行调理,具有宁心、安神、助眠、益气、补血、健脾胃等多种功效,适合脾胃虚弱、气虚、血虚等证型的耳鸣患者服用。

日常生活的耳养生保健方法

平时要注意调节情志,保持心情舒畅,饮食要以清淡为主,保护耳的功能。

在生活和工作环境中,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噪声对耳的损伤,周围环境的噪声不要超过65分贝。如果在噪声超过65分贝的环境下工作,要适当采取措施(如戴耳塞或耳罩)以保护听力,否则将会引起永久性的听力减退。

洗澡或游泳时,要注意防止污水进入耳道,避免诱发耳道感染。如果有污水进入耳道,要用消毒棉签将水吸干,必要时可用少许酒精消毒。

尽量不要挖耳屎,因为耳屎对耳道有保护作用,并可以自行排出,如耳屎过多堵塞耳道时,要请耳科医生检查处理。

部分文字来源于:中国中医药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kb.com/wazz/14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