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耳日特辑之十
听力障碍是影响公众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约有2.5亿人患有重度以上的听力损失,其中2/3的患者在发展中国家。我国是在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听力障碍残疾人有万,其中多万是老年人。可以说老年性聋患者是我国最大的听力障碍群体。
什么是老年性聋老年性聋是指因听觉系统老化而引起的听力障碍。其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它不仅包括听觉系统衰老的生理和病理过程,还会受到生活过程中环境及社会因素的影响。临床上,将老年开始出现的、双耳对称性的、渐进性感音神经性耳聋,并排除其他病因后,诊断为老年性聋。
老年性聋的临床表现耳聋老年性聋表现为双侧不明原因的感音神经性聋,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出现缓慢的听力下降,呈进行性加重。双耳听力损失大多数以高频听力下降为主,言语分辨能力明显下降。特别是在和多人同时谈话或参加大型会议时,更明显地感觉到听话困难。
耳鸣多数老年性聋均有一定程度的耳鸣,开始为间歇性,仅在夜深人静时出现。以后逐渐加重,可持续终生,使患者烦躁不安。耳鸣多为高调性,或各种杂乱的噪声。少数人可呈搏动性耳鸣,与心跳脉搏同步,这可能与合并的高血压、动脉硬化有关。
眩晕
老年性聋患者可有眩晕,可能与前庭系统的老化或后循环缺血等老年性病变有关。
言语识别率低老年性聋的听力损伤多为感音神经性聋,少数为混合性聋。常常表现为“只闻其声,不解其意”,或者“解意”困难。如果进行言语测试,其言语识别率多会降低。
老年性聋的预防1、老年人内耳微循环功能差,对噪声和耳毒性药物等有害因素的敏感性增高,因此应尽可能避免噪声环境及耳毒性药物的影响。
2、积极治疗和预防某些老年性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糖尿病等。
3、及时发现和纠正慢性锌缺乏症,可推迟或延缓进行性加重的老年性聋的发展。
4、老年人听力损失还应考虑到伴有特殊的耳科疾病如感染、耳硬化症、梅尼埃病和听神经病等。积极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也可延缓老年性聋的发生和进展速度。
老年性聋的干预方法1、常规使用营养神经药物治疗。但往往效果不佳。
2、酌情验配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专业评估尤为重要。
为老年性聋患者进行助听器选配,既要考虑到助听效果、隐蔽程度,也要顾及其经济承受能力。老年性聋患者以高频听力损失为主,因此,需要补偿较多的高频增益,过多的低频会引起嘈杂、混浊等听觉不适感。选配过程中,听力师对助听器的试听和判断尤为重要。有的老人文化程度不高,或者年纪较大,反应较慢,需要耐心加以指导。让他们逐渐学会对声音质量的判断能力,不要简单地询问听没听见,而要结合患者的听力情况进行调整,使助听器达到最佳效果,正确选配。
老年性聋患者无法借助助听器恢复听力时,应考虑人工耳蜗植入。一般来说,听力丧失时间越短术后效果越好。时间拖久了,听觉神经退变加重,将会影响术后听力恢复效果。老年性聋属于语后聋,手术后只需要进行短时间的听觉训练而不需要语言训练。植入手术的年龄没有限制,只要身体状况允许、可以耐受全身麻醉者,均可手术。
3、以家庭为中心展开听觉康复训练,可以加速老年性聋患者对人工听觉装置的适应进程,提高言语识别和交流能力。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老年性聋患者人数将会大幅度的增加。我们在此呼吁全社会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