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名儿童听力损失宝宝耳朵意外伤

北京医院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zn_bjzkbdfyy/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王苗苗

每年的3月3日是国际爱耳日,而昨天是全国第22个爱耳日。今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爱耳日的主题定为“人人享有听力健康——筛查、康复、沟通”,其目的是呼吁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对听力保健的重视。

说到听力,我们不少人都觉得,听力下降是人老了之后才会发生的事儿。

但事实上,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报告:全球耳聋患者约4.66亿,其中儿童听力损失约为万,而65岁以上的老年性聋大约占1/3。

也就是说,很大一部分耳聋与老龄退化无关,听力下降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

万名儿童听力受损、听力问题可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这些现实情况,估计会让不少家长为之担心,那么,宝宝的耳朵该如何爱护呢?今天,咱们让医院(省妇幼保健院、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学博士张军辉来给大家伙儿支支招。

宝宝耳朵意外伤害,棉签是最大“凶手”

洗完澡之后,我们很多人都喜欢用棉签擦擦湿漉漉的耳朵,而对于宝宝耳朵痒等问题,不少家长也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使用棉签来解决。

您是否觉得长着一个绵软大圆头的棉签,毫无杀伤力呢?河南商报宝姨告诉您,您可一定别被棉签“敦厚”的外表给欺骗了。

据张军辉介绍,几乎90%的宝宝出现耳朵意外伤害,都是由棉签造成的。

棉签,伤害孩子的耳朵,还达到了9成?没错,您没听错。

棉签伤害耳朵的情况无外乎两种:一种是家长用棉签给宝宝掏耳屎,不小心伤了孩子的外耳道;一种是孩子自己把棉签捅进耳朵,直击鼓膜。

也因此,张军辉特别提醒,6岁以内的宝宝,家长千万不要自行对其进行掏耳屎行为,更不要在这些幼童面前,给自己掏耳屎。

棉签杀伤力有多大?比扇一巴掌厉害得多!

大家常说,打人不打脸。万一一巴掌扇到耳朵上,可能会把耳膜打裂,造成耳聋。(ps.说到这里,就想到宝姨小时候不听话,被宝姨爸爸一巴掌糊脸上,随机引发宝姨妈妈与老爸的一场战争。)

回到正题。其实,对大多数人来说,这种“聋”是可以恢复的。这是因为,巴掌的伤害多是把鼓膜震出裂隙,这种伤很容易愈合。然而,棉签对鼓膜的伤害,则可能是“粉碎性”的。

张军辉曾就接诊过一些小病人,这些孩子的整个鼓膜被棉签捅破,一旦再遭遇感染、进水等干扰因素发炎,可能再也无法修复,而听力受损也是不可逆的事情。

“鼓膜是听力放大器,能放大30分贝。”他说,鼓膜无法恢复的孩子可能会出现轻到中度听力障碍。

这里,我们来解释一下,什么是听觉障碍。

听觉障碍又称听力缺损,是指听觉部分或完全丧失。其可能发生在单耳或双耳,有些是暂时的,有些是永久性的。残疾性听力损失则是指成人更好的那只耳朵听力丧失超过40分贝,儿童更好的那只耳朵听力丧失超过30分贝。

孩子的耳屎到底该不该掏?绝大多数情况不用掏

听到这里,宝亲们应该要问了,孩子们的耳屎是压根不能掏了呢?

对此,张军辉给出的说法是,一般情况下不要给宝宝掏耳朵。

他说,耳屎的存在是外耳道和黏膜的天然屏障,还能防止小飞虫进入,所以,一般情况,家长不要给宝宝掏耳朵。

张军辉说,孩子耳洞里那些“松散”的耳屎,会随着宝宝打喷嚏、张嘴、吞咽等动作脱落掉出,家长大可不用担心。而如果宝宝耳屎已经堆满了耳道且不见减少,再或者出现了硬块(俗称“耳盯”)的话,家长也不要轻易出手,医院,让专业的医生来操作。

在医院,专业的耳鼻喉科医生用镊子挑,绝对比您在家里用挖耳勺、棉签等工作更安全可靠。

洗澡时宝宝耳朵进水该咋办?

对于这种情况,不少家长肯定会立马给孩子擦擦,甚至用棉签把水沾走。

但张军辉却认为家长大可不必这样,这是因为,少量进水是会自己流出,反倒是各种异物擦拭容易伤了外耳道。如果医院就诊,避免外耳道发炎。

如果孩子出现挠耳朵,或者听东西听不清,看电视的时候要求音量开得很大等情况,可能是孩子耳朵里面被耳屎堵的表现。这个时候,家长可以拿手电筒等外源性光源,照着孩子的耳道看一看。如果看到大量的耳屎,不要自己去掏,医院就诊。

注意:张军辉说,除了上述问题外,给孩子捏鼻子灌药,可能会导致孩子鼻腔分泌物或药水通过孩子短直的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所以,这种行为千万要避免。

你家孩子听力正常吗?快来自测一下

有些家长可能无法确定自家孩子的听力是否正常,张军辉给出来一份专业的“听力自测表”,宝亲们可以对照着,给自家宝宝测测听力了。需要注意的是,一旦您测出孩子出现这些症状就要格外留意,医院看看了。

婴幼儿及儿童听力障碍的主要言语行为表现↓↓

婴幼儿时期:

1-3个月:对于突然而来的巨响没有任何反应。

4-6个月:对父母等家人熟悉声音无感知能力。

7-9个月:不会主动向声源方向转脸。

10-12个月:叫宝宝名字时无反应,不能跟从一个动作的指示,不会咿呀学语。

13-24个月:不能按听到的言语作出反应,未能运用2个字的短句。

25-36个月:不会运用3-5个字的句子,在大多数情况下你无法听懂孩子在说些什么。

儿童时期:

1.看电视或听音乐时不自主地靠近或调大音量开关。

2.语言发育迟缓,吐字不清或说话时音调较高。

3.不愿意上幼儿园,喜欢独处,易被激怒或有自闭倾向。

4.语言交流时,常常要求别人重复,有时能听见别人讲话,有时听不见。

5.好像明白别人说的话,但行为显示“不明白”。

6.上课常常不专心,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学习新事物比其他孩子慢。

7.只能跟从一个步骤的指示,对执行多项步骤的指示有困难。

8.常常专注地望着讲话者的脸,试图得到更多讯息,帮助明白说话内容。

图片来源自郑大三附院、网络未经授权谢绝媒体和公号转载监制/王义亭统筹/宗雷校审/宗雷编辑/王苗苗视觉/河南商报视觉产品部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kb.com/wazz/14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