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耳硬化症 > 治疗医院 > 学习ldquo爱耳rdquo知识 >
学习ldquo爱耳rdquo知识
年3月3日是第22次全国“爱耳日”,增强全社会听力残疾预防意识,能有效减少、控制听力残疾的发生、发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学习“爱耳”知识,保护听力健康:
1、预防耳内进水,防止外耳道发炎。我们的外耳道深达2.5-3厘米,而且还不直,外耳道皮肤还有许多纤细的绒毛。游泳或洗澡、洗头时耳内进水,水不容易出来,会诱发急性外耳道炎,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导致听力下降。那么,一旦外耳道内进水了怎么办呢?你可以通过单脚垫脚蹦跳的运动让水流出来,或用棉签把水吸出,也可以用电吹风把耳内的水蒸发出来。
2、谨慎用药,防止药物性耳聋。我们听觉的产生和耳内有一个叫耳蜗的结构密切相关,耳蜗结构中有一种毛细胞,他们起到将声波转化为电信号的作用,这些毛细胞非常娇弱,许多药物对它们都会造成伤害,像氨基糖甙类消炎药(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会损伤毛细胞,这种药物引起的耳聋被称为药物性耳聋。有的人对这些药物极为敏感,即便用上一点点这些药物,也会引起药物性耳聋。因此,在使用药物特别是上述药物的时候一定要遵照医嘱,慎之再慎。
3、发现耳朵疼痛要及时治疗。我们的耳朵和鼻咽部通过一个叫做咽鼓管的结构相通。这个管子的作用是调整耳朵内外的压力。上呼吸道感染和飞机在起飞和降落的时候压力变化过大,会导致咽鼓管感染或是不能及时调整耳内压力引起急性中耳炎。因此在感冒后、坐飞机后耳朵或其他情况下,出现耳痛等不适症状要及时请耳鼻喉科医师诊治,切勿耽误病情。
4、突然出现听力下降要第一时间就诊。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人的生活压力、精神压力明显增加,医学发现,与之相伴的一种疾病——突发性耳聋也明显增加了。突发性耳聋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还伴有耳鸣或者眩晕、耳内闷塞感。突发性耳聋是一种急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梗塞”,因此治疗越早越好,所以说“时间就是听力”一点都不过分。如果病史超过15天,听力恢复就较难了。为预防突发性耳聋,生活中要做到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熬夜等。一旦突然出现听力下降或耳鸣应该尽快向耳鼻喉科医生求助。
5、预防噪声聋很重要。噪声对人类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但对听觉器官的损害最为明显。噪声引起的耳聋被称为噪声性耳聋,噪声聋治疗起来难度很大,一旦出现还会有持续下降的过程,有人喜欢带着耳机大声听音乐,这是现代社会引起噪声性聋最常见的原因。噪声性聋主要是预防。如不要长时间大声听耳机传出音乐;过节放鞭炮要离鞭炮远一点,尽可能捂上耳朵;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中的人应该戴隔音用耳塞、耳罩,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及工间休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