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耳硬化症 > 诊断检查 > 我把孩子送进手术室亲历腺样体摘除的72 >
我把孩子送进手术室亲历腺样体摘除的72
爱读书的孩子运气不会差
每个妈妈群里,只要有人提到腺样体肥大这几个字,都会马上收到回复:“我家娃去年做了手术”、“我家张嘴睡觉是不是也要做手术”、“睡觉打呼噜就是腺样体增生么”,收到共鸣的概率远超其他话题。
糖块也是在去年6月,他3岁生日的一个月前,确诊了“腺样体堵塞4/5,达到手术指征,建议手术摘除”的诊断。
这样的结论打糖块出生我就猜到了——
月子里时,糖块睡觉会打呼噜;
8个月低头坐着玩时,糖块玩一会儿就会急促喘息;
2岁开始骑平衡车时,体力弱于同龄孩子;
2岁半的一场感冒之后,浓浓的黄鼻涕一天未断。
一切症状都指向腺样体肥大,只是孩子小,并且不影响睡眠,我们便未急于求医而已。但当3岁即将来临,症状却有了新的变化。
于是9月初,医院,准备开始腺样体和扁桃体联合摘除手术。之所以在这个时期摘除,并且是联合摘除,是出于下面的考虑。
肿大的腺样体阻塞了鼻腔吸入的空气,并且压迫了中耳咽鼓管,引起分泌性中耳炎
1
决定手术的理由
——张嘴睡觉
看过无数病例,张嘴睡觉和因此导致的腺样体面容似乎是头等危害,很多妈妈是因为孩子张嘴睡觉才痛下手术的决定。之所以说痛下决定,是因为孩子实在年龄太小,全麻对身体的风险,手术对心理的创伤都是难以承受的。只是两权相害取其轻,为了未来而已。
有时我会在糖块睡着时去探他的鼻息,总觉得有热气,认为嘴巴只是张开了,并没有用来呼吸。但就诊时医生说,完全用鼻腔呼吸是不会张开嘴的,只要张嘴,就一定是用嘴呼吸。
嘴呼吸的危害首先是吸入肺中的氧气不足,其次就是造成腺样体面容,前者危害更大,于是我和糖块爸爸商量决定,入院手术。
2
术前检查
——影响了心脏!惊出一身冷汗
手术前按例进行住院检查,因为是耳鼻喉科的手术,所以除了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肺透、心脏功能以外,还要进行耳鼻喉的检查。
这一查,竟然查出了各种问题,皆是由腺样体肥大引起。各个都比打呼噜和长得丑严重。
中耳炎
肿大的腺样体压迫咽鼓管的外口,造成咽鼓管堵塞,而腺样体的分泌物又进一步刺激咽鼓管,造成中耳炎,听力也因此受损。
鼻炎
一直以来的黄鼻涕就是增生的腺样体刺激鼻腔和鼻粘膜才产生的,长久以来糖块都是挂着大鼻涕过日子。鼻涕黄黄的,很浓稠,每天要擤上十几二十几回。虽说不是什么大病,但看起来总是感觉脏兮兮的,拉低了颜值。
这个纸挽救了糖块的鼻子,否则早就擤烂了(这不是广告哇)
扁桃体二度肿大
鼻腔后端的分泌物又刺激扁桃体,造成扁桃体二度肿大。虽说二度肿大并没到最重的程度,但摘除腺样体之后,通常扁桃体都会进一步肿大,很多患者只能再次手术摘除扁桃体,遭两遍罪,所以我们也听了医生的意见,一步到位,省得留下后患。
而且我本人也是扁桃体肿大,大学时期医生建议摘除,糖块姥爷说扁桃体是免疫器官,摘除后免疫力会变低,坚决不同意,这导致我后来多次扁桃体犯毛病,一有风吹草动就肿起来,疼痛难忍,每次都输液或吃药,也是没少折腾。
好的扁桃体能参与免疫,蜂窝状的扁桃体就是免疫系统的叛徒,留它作甚。果断摘。
代偿性心动过速
做心电图时,糖块的心跳下每分钟,是耸人听闻的高速,看着报告单上写的窦性心动过速,亲妈心里全是悔和疼。感觉对不起孩子,心疼孩子遭受的伤。
引起心动过速的病通常是心肌炎和甲亢,得了哪个我们都没法淡定,赶紧约了心脏彩超彻底检查。
要知道入院之后的一番检查下来,几乎没什么好消息,心脏如果再出问题爹妈的心都很难再承担。好在检查后排除了这两个疾病,而且彩超显示糖块的心脏发育也非常好。这样我的一颗老心才放回肚里。
而心动过速的真正原因是呼吸不畅导致缺氧,身体做出了让心脏加快跳动以保证红细胞输出的代偿反应。糖块低头摆弄玩具的时候总是喘,也是这个道理。
术前检查的最后一步时麻醉问询,医院的技术和经验都足够,麻烦方式为静脉注射和吸入并用的全麻,风险非常低,请我们放心。
3
术前心理建设
——医生都是咱亲戚朋友
住院期间,医生诊查和护士扎针是糖块最害怕的两件大事,免不了要做一番心理建设。首先家长要建立与医护人员的信任,其次,将信任感传递给孩子。减轻孩子的恐惧。
留置针——这是扎针机器人
孩子都怕扎针,留置针还比普通针粗,扎得就更疼了。四天一针,相当于刚从前一针的心理阴影里走出来,后一针又来了。
我跟糖块解释,这是扎针机器人,有了这个机器人,以后每天扎针就扎在机器人身上,不会扎咱们的小手了,机器人是来保护你的。
扎针用得着这么开心么
这样每次护士来扎针糖块也就不害怕了,我也经常趁着护士扎针的时间离开病房去处理些其他事情,请护士暂时帮忙看护。
至于扎留置针,还是每次都哭,不是害怕,是真的疼啊哈哈哈。
只要不是留置针都可以自己去扎
手术——手术室里全咱家朋友
住院期间接触最频繁的是主治医生、管床医生、护士,我告诉糖块他们都是爸爸妈妈的朋友。糖块的主治医生是很有耐心的中年男子,我让糖块喊他大大,而主治医生是年轻的女性,就让糖块喊姑姑。各种护士都是阿姨。医护人员看起来严肃,其实面对孩子都有一套哄娃专业话术,让我意外,更加惊喜。
管床姑姑每天都见,是最不陌生的人。手术时我站在手术室外把糖块交给她,糖块配合地被她抱着走进了一层层关上大门的手术室,我看着糖块一张坚强又害怕的小脸越来越远(然后我的视线就模糊了,哭成狗)。
接着见到的是麻醉大大,评估时在手术室的等候区见过面,借助手术室等候区的摇摇车攒出了不少好感,所以据护士说糖块在麻醉睡着前一直都没哭。
手术结束时,主刀医生说这是他见过的比较大的增生,而且腺样体周围被粘稠鼻涕团团围住,清理它们占用了很多的时间。家长及时选择手术是完全正确的,以后孩子就能睡好觉了。此时我心里一颗大石头总算是落地了。
4
术后安抚情绪
——包容受伤的小小心灵
尽管术前坚强,苏醒后的恐惧和疼痛都是3岁孩子难以承受的。糖块看见我时的眼神我一辈子不会忘记,那是恐惧、愤怒、不信任一切。
我只能在征求意见后,横抱着他(术后要求平躺),让他慢慢安静下来。哭闹持续了接近一小时,小小的人儿累得睡了过去。
术后8小时内不能进食,睡醒后就靠着麦昆和变形金刚活了下来
在术后的一个月内,糖块仍旧时而拒绝我,尤其是情绪低落时拒绝我的安抚和拥抱。我能做的只有保持耐心,等他自己恢复。加上家里还有玩伴妹妹,一个月基本恢复如初。
第一次做雾化,一番道理后才不排斥了,自己开吸
术后是十一假期,这期间需要吃软食,我炖了很多浓汤,拌进稀粥、鸡蛋糕、面条里,饿了好几天的小孩吃得狼吞虎咽。
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医生嘱咐每天吃一个雪糕
一切付出,换来的是安静的睡眠,安静到我每晚无数次伸手探鼻息,好在我是睡眠超好的妈,否则一定会夜夜失眠。
手术后的睡眠质量你们自行感受一下
5
术后饮食调理
——从液体到流食到软食
术后8小时内不可以喝水,一开始还可以用动画片和讲故事吸引注意力,第5小时开始,糖块已经渴得要哭了。我只好说爷爷去买水了,马上就能回来。在之后的每20分钟,我都要编造新的谎言去回答,为什么这么久还不回来。
终于到了8小时,赶紧水、牛奶伺候着,怒饮3大杯。
术后4天内只能进食液体,比如水、牛奶、果汁,之前有人说酸奶,问过医生得到的是否定的答复。不过还有一个好消息,就是每天必须吃一个奶油雪糕,防止创面黏连,促进伤口愈合。我儿子一个夏天也没这么爽过。
术后第5我天我们出院了,之后5天只能吃软食,比如软面条、鸡蛋糕、煮烂的粥。我怕糖块不爱吃,特意炖了很多浓汤,拌进稀粥、鸡蛋糕、面条里,事实上是我多虑了,饿了好几天的小孩吃得狼吞虎咽。第10天捧起烤地瓜时都两眼冒光。
第10天就可以正常吃饭了,糖块姥姥包了饺子庆祝,那天我没在现场,据姥姥说,跟刚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似的。
6
术后注意
手术之后也有些注意事项,并不是特别复杂,完全不需要成为排斥手术的负担:
护理方面
手术后8小时内孩子需要平躺(不能枕枕头),但为了照顾孩子的情绪,可以横抱,但为了防止伤口裂开,注意尽量保持脖子水平。
饮食方面需要需要从液体-流食-软食-正常食物逐渐过渡,为了孩子的彻底恢复,最好逐渐提高食物硬度。医生说术后最多的不良反应就是提前吃了硬食,导致伤口破裂,只能二次手术解决。
饮食方面
8小时内
不可进食,包括液体(医院是6小时)
8小时后
可以起身下床,并且必须开始喝水,以防止创面黏连
第2-4天
饮食是液体,建议水、牛奶、果汁,之前听说过可以喝酸奶,但问了之后得到了否定的答复。在这期间每天要喝2L水,每天必须吃一个雪糕。喝水喝吃雪糕都是为了防止创面黏连,促进恢复。
第5-10天
从软面条、鸡蛋糕、煮烂的粥、细细的蛋花汤开始,逐渐提高食物的硬度。为了不至于难以下咽,我炖了肉汤兑在里面,效果还不错,糖块吃得狼吞虎咽。
第11天
除了特别硬的食物(坚果、果干),基本可以放飞自我了。
7
总结
——别瞎猜先确诊
今天写的有些流水账,因为停更好久,这次也只是希望能给有同样打呼噜睡觉的娃更多细节参考。但毕竟我也不是医生,所以分享零碎的体验和对应方法更适合。
腺样体肥大是个挺普及的症状,我在妈妈群咨询时很多人都有类似怀疑。建议如果孩子出现以下症状,家长们医院就诊。
01
睡觉打呼噜
02
睡觉张嘴(只要张嘴就是嘴呼吸)
03
低头时喘粗气
04
体力差容易累
腺样体肥大只要一次鼻腔镜就能确诊,只要做好心理疏导,3岁以上孩子的心理和身体都能承受。
出院时妹妹牵着哥哥的手
一路狂奔
医院游到此结束
愿爸妈都有强心脏
愿孩子都是小金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