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老年性聋可预防用耳习惯决定未来

白癜风的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

衰老是任何生命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自然过程。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各个器官出现老化,进而引起相应的功能改变。

据年中华耳科学杂志资料显示,老年性聋发病率逐年增高,已成为听力残疾的首要因素。

在全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中,残疾人口有万,占我国残疾人总数的53.24%,其中听力残疾老年人占34.59%,而听力残疾老年人占听力残疾总人口中的76.87%,均居第1位。

那么,什么是老年性聋?可以通过哪些方法预防和干预?

老年性聋,又称年龄相关性听力下降(age-relatedhearingloss,AHL),是衰老发生在听觉系统器官所导致的疾病。

典型临床表现为双耳对称性的进行性缓慢听力下降,高频听力首先受累,往往伴有言语理解能力的明显下降。

听力专家表示,老年人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是预防听力下降的好方法:

1.戒除掏耳坏习惯

挖耳时一旦用力不当,容易造成外耳道损伤、感染,进而造成外耳道炎症,引起耳部疼痛,严重者就有可能造成听力减退。

在大多数情况下,外耳道的分泌物(即耳垢)能很好地保护外耳道,当感到耳道瘙痒时,可用小棉签浸少许甘油或酒精轻擦耳道。

2.控制使用耳机听音乐的时长

用耳机听音乐的时候,尽量别开太大的音量,遵循“60-60”原则,即音量不超过60%,连续收听不超过60分钟。当耳朵不舒服的时候,要立即停用。

3.控制用手机通话的时长

手机发射的电磁波可以辐射至颅内,导致局部组织温度上升,引发头痛、皮肤烧灼感。

长时间使用手机,较大的声响还会刺激听力并造成损伤,导致听力下降。

接听电话时耳朵应与话筒保持一定距离,音量适中,接听一段时间后更换一下耳朵,切勿长时间“煲电话粥”。

4.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多食含锌、铁、钙等微量元素丰富的食物,可有效地扩张微血管,从而促进内耳的血液供应,防止听力减退;

不可长期食用高盐、高脂肪、低纤维素类食品,切忌暴饮暴食,同时要戒除烟酒。

5.勤锻炼

过度的疲劳和精神紧张,如恼怒、动肝火等,都会引起内耳缺血,从而影响听力。

平时要多参加力所能及的锻炼,如郊游、散步、打太极拳,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加强内耳血液供应,延缓器官衰老。

老年人如确诊听力下降,听力专家建议,可通过如下方法对听力损失进行干预:

1.药物预防

部分药物可降低听觉器官老化的速度,对早期老年性聋的防治起到一定作用,具体请务必遵医嘱。

2.易感因素的防治

老年性聋与许多因素相关,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预防老年性聋的基础。

3.心理治疗

长期老年性耳聋可使患者产生社交障碍,从而失去对治疗干预的信心。

作为子女,当发现父母听不见、需要重复说话、提高音量时,不要觉得厌烦,应该引导父母,避免产生消极心态;并积极咨询、预约听力专家,及早进行听力干预。

4.佩戴助听器

助听器的基本原理是将外界声音放大,使患者残余的听力得到更大刺激而感受到外界声音,是老年性聋患者改善听觉交流障碍的主要途径。

近年来,助听器技术不断改进,大大弥补了以往传统助听器的缺点,提高了助听器在老年性耳聋患者中的使用率。

5.使用其他助听装置

人工耳蜗、骨导助听器等辅助设备近年来也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但是基于其价格昂贵且老年患者手术风险等考虑,在国内老年性聋人群中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温情提示:听力损失是影响生活质量的十大疾病之一,如未尽早发现、错过最佳干预期,会引发孤独症、老年痴呆等严重后果。

除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外,听力专家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听力检查;一旦发现听力下降,应当积极预约听力专家,采取有效的干预康复方法。

—END—

内容来源壹听健康,如需转载请联系「壹听健康」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kb.com/wahl/13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