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耳日,请倾听来自耳朵的烦恼

3.3爱耳日

请倾听来自耳朵的烦恼

在我们的五官中

耳朵长得最靠后同时也很容易受到忽视

眼睛疲劳时提醒我们该护眼了

唇部干燥时提醒我们该补水了

但耳朵似乎是比较默默无闻的

让人们常常忘记它的存在和付出

事实上它真的没有感受吗?

当然不是,耳朵也是很脆弱的!

当你天天与耳机形影不离时

当你在迪厅、酒吧放肆狂欢时

当你长期在噪音环境下工作时

你的耳朵已经无形中受到了很大的伤害!

听力损伤也在不知不觉的发生着......

01

耳机,首席听力杀手!

根据我国对噪音的等级划分可以知道,即便是在城市中噪音最大的交通干线附近,白天也不能超过70分贝,晚上不能超过55分贝。

但很多时候我们平时听耳机的音量并不低于这个标准。更为严重的是,当我们身处火车、地铁、闹市等比较嘈杂的环境时,会不由自主的将耳机的音量调高。长此以往,我们会习惯于这种音量,即便是能听清楚,也会将音量开得尽可能大,导致听力受损,时间久了容易引起噪音性耳聋。

另外,如果佩戴的耳机属于内耳式会增加听力的损伤的风险,因为内耳式耳机会紧紧地压在耳朵里,那么带强度的声音会不断地撞击耳膜就会造成损伤。

02

压力是耳鸣的重要诱因!

近年来,白领人群耳鸣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主要症状是高频耳鸣,类似蝉鸣声,早期的耳鸣是间断性的,主要出现在夜间安静时;后来逐渐发展成持续性耳鸣,白天、晚上都持续存在。

中青年人(特别是白领人士)出现耳鸣,主要是由于工作压力大、睡眠少、应酬多所致。

03

不良习惯小心突发性耳聋!

近年来,突发性耳聋的年发病率逐渐增加,约为5-30/10万人。过去耳内科急症以中耳炎比较多见,现在逐渐被突发性耳聋所取代。

突发性耳聋又称特发性突发性耳聋,是指72小时内不明原因的突发性听力丧失。对听力异常不重视,不及时就医的患者,不仅听力损失难以恢复,还可能继续恶化,发展为重度听力损失或耳聋。

突发性耳聋患者多为40-60岁的中老年人,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现代人的工作压力、睡眠不足和不良饮食习惯也导致了这种疾病的发病年龄提前。

目前90%的突发性耳聋尚未确诊,但通过多年的临床研究,认为其发病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心理因素、内耳血管疾病、病毒感染等。一般认为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睡眠障碍、生活不规律等。可能是突发性耳聋的主要诱因。如果患者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突发性耳聋的概率会相对增加。

3月3日是世界爱耳日

今年的主题为“关心所有人的听力健康”

这意味着,无论是哪类人,都需要关心听力健康问题。

有了耳朵,我们才能听到动人的情话,大自然的鸟语虫鸣,同时拥有音乐带给我们的畅快感受。

如此重要的耳朵,我们该为它做点什么呢?

支招·

保护听力你需要知道的事→

1.防止耳朵进水

预防耳内进水,防止外耳道发炎。我们的外耳道深达2.5~3厘米,而且还不直,外耳道皮

肤还有许多纤细的绒毛。游泳或洗澡、洗头时耳内进水,水不容易自行流出来,会诱发急性外耳道炎,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导致听力下降。

2.远离噪音伤害

避免长时间接触车间噪音、装修噪音和KTV噪音等高分贝噪音。远离爆竹声、爆炸声和重金属摇滚乐等刺激性音源。嘈杂的环境中应佩戴使用降噪耳机、隔音耳套、耳塞、兜帽、头盔和双手等护住耳朵。

3.不乱掏耳朵

避免不正确的掏耳方式。掏耳朵容易碰伤耳道皮肤,引起感染、发炎,甚至损伤鼓膜。耳痒难受时可以用棉签蘸少许酒精轻擦耳道。长期不掏耳朵可能形成耵聍栓塞,医院用专门器械取出。

4.预防临近器官感染

提高免疫力,预防鼻、咽等邻近器官感染。谨防临床上可影响听力的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和传染病等,有这些疾病的患者应尽快积极治疗,监测听力,并远离烟酒。

5.科学饮食

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多食含锌、铁、钙等微量元素丰富的食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kb.com/wazlyy/142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