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耳硬化症 > 患病病因 > 伤害听力导致耳聋的不止有噪声,还有 >
伤害听力导致耳聋的不止有噪声,还有
耳朵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构成,外耳接受外界的声音,沿着耳道引起鼓膜震动,将声音传到内耳,再通过听神经传送到大脑中的听中枢,使我们感知到声音。日常生活中,外力撞击可能导致外伤性鼓膜穿孔,药物使用不当可能导致耳聋,出生基因缺陷可能导致先天性耳聋,突然的爆震可能导致突发性耳聋,长期生活在噪音中也会导致听力下降甚至耳聋……伤害听力、导致耳聋的因素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其中,最常见、最主要的就是噪声。噪声性听力下降可分为慢性与急性。急性是近距离、突发性的强噪声引起的听力损伤;慢性则是指长期接触噪声导致的慢性听力损伤,例如长时间听耳机,声压集中地传递到鼓膜上,先引起听觉疲劳,当鼓膜长期受到过量刺激,会使末梢感受器受到损害,最终导致听力下降甚至耳聋。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影响
暂时性听阈位移:1.听觉适应:听阈可以提高10~15dB,离开噪声环境1分钟之内即可恢复。
2.听觉疲劳:听阈提高超过15~30dB,离开噪声环境后,需要数小时甚至数10小时听力才能恢复。
永久性听阈位移:不能恢复到正常听阈水平的听阈升高。早期常表现为高频听力下降,听力曲线在~Hz(多在Hz)出现“V”型下降。
对于永久性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没有药物、手术或其他方法可以使已经下降的听力恢复,唯一可以做的是保护好残余的听力。因此,保护听力,我们需要做到防患于未然。1.正确使用耳机:使用“60-60”原则——音量一般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能调至更低最好,每天不超过60分钟,让耳朵得到充分休息。此外,即使是小巧入耳型的耳机,也不建议戴着耳机睡觉,因为这样不仅会损害耳廓,也会加重对鼓膜的刺激。2.远离嘈杂环境:尽量不去音量过高的迪厅、KTV,开车时避免将车载音乐的声音开得过大,噪声避无可避时,可使用耳塞、耳罩等防护装置。3.爱护耳朵:少用棉签、挖耳勺掏耳朵,耳道瘙痒时应去耳鼻喉科请医生诊断治疗。闲暇时可以轻柔地捏、按摩耳垂和耳廓,促进血液循环,但是避免暴力拉扯,特别是家长朋友们,孩子不听话时,切忌揪、拧孩子的耳朵。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注意预防这两种情况导致的耳聋:职业性噪声聋:劳动者在工作场所中,由于长期接触噪声而发生的一种渐进性的感音性听觉损害,是噪声对听觉器官长期影响的结果,也是我国法定的职业病。工人长期接触85分贝以上的噪声容易出现职业性噪声聋。在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员,必须戴耳塞、耳罩等。在此也提醒下相关的企业,应为劳动者提供符合规定的防护用品,并加强培训教育,增强劳动者的安全意识;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噪声监测,对超出标准的岗位及时采取降噪措施。爆震性耳聋: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如进行爆破,由于防护不当或缺乏必要的防护设备,可因强烈爆炸所产生的冲击波造成急性听觉系统的外伤,引起听力丧失。爆震性耳聋因损伤程度不同,可伴有鼓膜破裂,听骨破坏,内耳组织出血等,还可伴有脑震荡等。临床表现耳鸣、耳痛、恶心、呕吐、眩晕,听力检查严重障碍或完全丧失。9月份时,浙江海宁一学校在课间休息时,一名同学从书包里拿出了一个装面包的袋子拍着玩。突然,“嘭”的一声,袋子被拍破了,破裂的声音响彻了整个教室。坐在这名同学前面的女孩右耳突然开始剧痛,还伴有强烈的耳鸣声,后来甚至听不见声音了!接诊医生检查后遗憾地表示:女孩右耳听力恢复的几率只有50%,也有可能一辈子都治不好……老年人内耳功能退化,儿童耳部结构发育不完善,最容易受到此类伤害。因此在生活中,要格外注意预防烟花爆竹、气球爆炸产生的声音。如果碰到响声特别大的环境,要立即用双手捂住耳朵张开嘴,减少冲击波对内耳的冲击。相关阅读ReadMore《患者年龄30,诊断结果:水痘!天啦噜!成年人也能患水痘?》
《秋冬的海产虽美味,但要当心这五种“毒物”哦!》
《女工腹中胎儿被查出缺陷…工作场所哪些有害因素可影响生殖健康?》
作者:Hjy
免责声明:本哪家治疗白癜风效果最好哪里能治好癜风